一個國家的區域雄心
特稿
作者:闞楓
· 透視兩會上各地的“五年發展藍圖”,深化改革、保障民生成為各地對於未來的發展共識。
隨著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今日閉幕,2013年省級地方“兩會”全部結束。規劃未來五年、探討發展難題、完成換屆選舉、落實務實會風,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省級地方兩會上的諸多議題和新風備受輿論關注。
各地規劃未來5年藍圖 改革、民生成重點
今年適逢人大、政府、政協的集中換屆,各地對於未來五年發展方向的規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透視兩會上各地的“五年發展藍圖”,深化改革、保障民生成為各地對於未來的發展共識。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將“深化改革開放”寫進了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72次提到“改革”。天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著重強調了改革開放,提出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停步。
在上海,浦東新區憂慮缺乏創新“大手筆”;浙江坦誠近年“大創新”沒有改革開放初期那麼多;不少中西部省份紛紛以“創新驅動”作為趕超之路。無論是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會場討論看,在創新中深化改革已成共識。
此外,在各地對於未來工作的部署中,“民生議題”依然是發展規劃中的重中之重。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及民生話題時,均不惜筆墨,進行大篇幅的詳盡部署。
山東承諾包括完成1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的十大民生實事新舉措。山西提出未來五年將投入400億元,為農民群眾再辦五件實事。湖南提出2013年投資340億元,為民辦21件實事。安徽提出在2013年實施動態調整後的33項民生工程,並建立民生工程績效評估機製。
議題直麵社會熱點
建言獻策破解難題
在今年的省級地方兩會上,近段時間被社會廣泛關注的空氣質量、城市擁堵、官員財產公開等話題也成為各地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分析認為,各地兩會對於社會熱點議題的討論,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還將“再討論”。
針對近期持續籠罩中國的霧霾天氣,“PM2.5”這個專業名詞又一次成為各地兩會的焦點。列席廣東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呼吸道疾病專家鍾南山院士拋出“霧霾比非典更可怕”的警示語。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環境規劃院副院長杜立群認為,大力建設新城,減緩中心城區壓力,是破解空氣汙染迷局的可行之法。
在城市治堵方麵,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在地方兩會期間共收到8份“如何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緩解交通擁堵”的提案,“治堵”已成為北京兩會的“頭號話題”。在廣東、上海這些交通擁堵的“重災區”,“如何治堵”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此外,廣東兩會上,廣州、佛山、深圳、湛江、韶關、潮州六市市長先後表態稱願公開個人財產。“以公開房產為突破”,“以公開財產為選拔幹部的必經程序”,各地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也讓官員財產公開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三大班子換屆完成
34個省級正職迎來新麵孔
除了規劃發展藍圖、破解發展之困,今年省級地方兩會中,31個省市區的省級人大、政府、政協三套班子的換屆選舉無疑是另一重要議程。
在今年省級地方兩會的人事變動中,各地有34個省級正職迎來新麵孔。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吉林、陝西、山西、貴州、四川八省市在去年年底之前被省級人大常委會任命的代省(市)長們,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通過相應選舉程序後“轉正”。此外,洛桑江村當選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接替白瑪赤林。
觀察這9位履新省級政府“一把手”,高學曆、年輕化、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是主要特點。其中有8人是“50後”官員,貴州省長陳敏爾是1960年出生;在學曆方麵,他們多具有研究生學曆,陝西省長婁勤儉為工學博士。
除了8名代省長轉正和西藏選出新主席,這次各地兩會的人事變動中,還有25個省級人大、政協“一把手”換人。內蒙古、吉林、浙江、福建、廣西、四川、陝西、貴州八省區去年新上任的黨委主要負責人紛紛獲任當地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在西藏,白瑪赤林接替向巴平措當選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