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綠色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更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全新途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黨的十八大精神是一致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確保農產品安全。農產品安全主要包括: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綠色農業的發展之所以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國情,重要原因是它能夠有效解決資源短缺與人口增長的矛盾,因此綠色農業以科技為支撐,利用有限的資源保障農產品的大量產出,滿足人類對農產品數量的需求。
第二,確保農業生態安全。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係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綠色農業通過優化農業環境、強調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間的能量自然轉移,確保生態安全。生態安全既是綠色農業的追求目標,也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重要有機因子,生態安全一旦破壞,其危害是長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
第三,確保農業資源安全。農業的資源安全主要是水資源與耕地資源的安全問題。一方麵,受多種因素製約,單位麵積的土地產出率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另一方麵,工業化、城市化也需要占用農業生產用地、用水和用能等。綠色農業發展要滿足人類需要的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農產品,就必然需要確保相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水資源等生產要素,因此,資源安全是綠色農業發展重要目標。
第四,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盡管隨著經濟發展在逐漸降低,但由於農業連接的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農民,而且農業擔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食物的生產,因此,農業綜合經濟效益的提高對於國家安全、社會發展的作用十分重要。提高農業局綜合經濟效益,必然成為綠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綠色農業”在我國的成功實踐表明了其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曆史意義,也為解決農業生產和有限資源的矛盾,推動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闡述了現代農業的核心價值和發展理念,將農業產業化的成果惠及“三農”,成就“快樂的農業、美麗的農村、幸福的農民”;它追求經濟、安全的發展目標,以開放、持續、高效、標準的態度,生產出足量、安全的綠色食品,是政府“菜籃子”、工程的積極推動者,實現“安全的市場、放心的食品、健康的市民”。
世界本來就是綠色的,農業也應該呈現“綠色”。中國綠色農業聯盟倡導的綠色農業,是一萬年農業曆史的結晶,也是當代最先進科技的凝華,更是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農業道路的最佳選擇。讓環境返璞歸真,讓農業與時俱進,讓人類持續發展,這是政治家的理想,是老百姓的理想,也是我們每一個綠色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