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文化
人物鏈接
唐玉潤,字秋山,1924年生於鄭州,祖籍陝西鹹陽,曾就讀於魯山藝術師範,一生從事教育工作,現任河南省文史館館員、並兼任鄭州大學、山東大學教授等職。唐老在書畫界素有“德藝雙馨”之美譽,被譽為新時代的“人民藝術家”。
壬辰年臘月初七晚,應中國著名書畫名家唐玉潤老先生的弟子唐君慶、陸浩欽兩位仁兄之邀,出席河南省公安廳原常務副廳長劉新獻先生宴請唐老的晚宴。入得門來,大家熱情洋溢,及至臨著唐老坐下,見先生鶴發童顏、樸素溫雅,謙恭風趣,不覺拘謹頓失,敬意油然而生。
說起我對唐老的認識是源於遍及中原的匾額和標牌,雄強勁逸的“唐體”覆蓋鄭州各大小店鋪、企業、醫院、學校……
渾然天成,唐體碑林立中原
說起唐體牌匾,就不得不說先生生平的第一次展覽。那是在當時的鄭州德化街的“現代照相社”,20出頭的唐玉潤由父親的資助,在照相社開業之際,展出了唐老的書畫作品。此展可謂“一鳴驚人”,大家都讚賞稱奇,尤其得到了行內人的青睞。從此唐玉潤之名在鄭州不脛而走。不久,就有人請先生題寫“晉泰國藥號”匾,此乃先生第一匾,時年23歲。此後,找先生寫牌匾的不計其數,毫不誇張地說,大家知道“唐玉潤”,就是從鄭州街頭隨處可見的榜書開始的。
唐老的書法作品,自建國以來,即為中原父老所賞識、追捧,省會鄭州的牌匾多為其所題寫,如著名建築“鄭州火車站”“中原大廈”、“紫荊山百貨大樓”、“河南飯店””、“格林蘭大酒店” ……成千上萬,有人稱鄭州的牌匾為“唐玉潤書法碑林”,實不為過也。
玉汝於成,方知書畫本來同
唐老自幼刻苦學習古代名家碑帖,其真、行、草、隸、篆無不擅長,尤其對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名帖及魏碑法帖曆練精深,既掌握了顏體的“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的書風,又汲取了魏碑“雄強樸拙、自然天成”的精華,從而開創了“楷魏交融、格調高古、蒼韻厚重、氣勢磅礴”的書法藝術新境界。這種書風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厭,震撼當今書壇,尤為老百姓所喜愛,這就是雄強勁逸、古樸深厚、氣勢恢宏的“唐體”。
說了“唐體”,就不能不提“唐牡丹”。唐老不僅書法有名,國畫也有很深造詣,早年推崇明清以來寫意花鳥畫大家,特別對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家的作品潛心臨摹,嫻熟運用各種傳統技法,並擅長融合各家之長,在不斷實踐中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風格清新秀雅。
世人暢吟“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終古是花王”來表達對“國花”牡丹之愛。而唐老不僅愛“國花”,更擅為“國花”寫照傳神,其筆下的牡丹作品: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形、色、韻俱美,像清代鄭燮畫竹,寄情百姓疾苦,現代徐悲鴻畫馬寓意民族不屈精神一樣,以“比、興”之法表達了富貴、傲骨、歡欣、和美的情感意境。他承傳古法,學人今法,“求上於一筆之內”,創作於一章之中”。他筆下的牡丹雍容大氣、生機盎然,少媚骨而多仙氣,悠然自在。一時“洛陽紙貴”,遂成“唐牡丹”之美譽。在中原,先生甚至被譽為“牡丹王”,真乃實至名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