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達夫精品選 散文 10.(1 / 3)

鬱達夫精品選 散文 10.

飲食男女在福州

福州的食品,向來就很為外省人所賞識;前十餘年在北平,說起私家的廚子,我們總同聲一致的讚成劉崧生先生和林宗孟先生家裏的蔬菜的可口。當時宣武門外的忠信堂正在流行,而這忠信堂的主人,就係舊日劉家的廚子,曾經做過清室的禦廚房的。上海的小有天以及現在早已歇業了的消閑別墅,在粵菜還沒有征服上海之先,也曾盛行過一時。麵食裏的伊府麵,聽說還是汀州伊墨卿太守的創作;太守住揚州日久,與袁子才也時相往來,可惜他沒有像隨園老人那麼的好事,留下一本食譜來,教給我們以烹調之法;否則,這一個福建薩伐郎(Savarin)的榮譽,也早就可以馳名海外了。

福建菜的所以會這樣著名,而實際上卻也實在是豐盛不過的原因,第一、當然是由於天然物產的富足。福建全省,東南並海,西北多山,所以山珍海味,一例的都賤如泥沙。聽說沿海的居民,不必憂慮饑餓,大海潮回,隻消上海濱去走走,就可以拾一籃海貨來充作食品。又加以地氣溫暖,土質腴厚,森林蔬菜,隨處都可以培植,隨時都可以采擷。一年四季,筍類菜類,常是不斷;野菜的味道,吃起來又比別處的來得鮮甜。福建既有了這樣豐富的天產,再加上以在外省各地遊宦營商者的數目的眾多,作料采從本地,烹製學自外方,五味調和,百珍並列,於是乎閩萊之名,就喧傳在饕餮家的口上了。清初周亮工著的《閩小紀》兩卷,記述食品處獨多,按理原也是應該的。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間,最流行而最肥美的,要算來自長樂的蚌肉,與海濱一帶多有的蠣房。《閩小紀》裏所說的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聽說從前有一位海軍當局者,老母病劇,頗思鄉味;遠在千裏外,欲得一蚌肉,以解死前一刻的渴慕,部長純孝,就以飛機運蚌肉至都。從這一件軼事看來,也可想見這蚌肉的風味了;我這一回趕上福州,正及蚌肉上市的時候,所以紅燒白煮,吃盡了幾百個蚌,總算也是此生的豪舉,特筆記此,聊誌口福。

蠣房並不是福州獨有的特產,但福建的蠣房,卻比江浙沿海一帶所產的,特別的肥嫩清潔。正二三月間,沿路的攤頭店裏,到處都堆滿著這淡藍色的水包肉;價錢的廉,味道的鮮,比到東坡在嶺南所貪食的蠔,當然隻會得超過。可惜蘇公不曾到閩海去謫居,否則,陽羨之田,可以不買,蘇氏子孫,或將永寓在三山二塔之下,也說不定。福州人叫蠣房作“地衣”,略帶“挨”字的尾聲,寫起字來,我想隻有“綍”字,可以當得。

在清初的時候,江瑤柱似乎還沒有現在那麼的通行,所以周亮工再三的稱道,譽為逸品。在目下的福州,江瑤柱卻並沒有人提起了,魚翅席上,缺少不得的,倒是一種類似寧波橫腳蟹的蟲尋蟹,福州人叫作“新恩”,《閩小紀》裏所說的虎蟲尋,大約就是此物。據福州人說,蟲尋肉最滋補,也最容易消化,所以產婦病人以及體弱的人,往往愛吃。但由對蟹類素無好感的我看來,卻仍讚成周亮工之言,終覺得質粗

味劣,遠不及蚌與蠣房或香螺的來得幹脆。

福州海味的種類,除上述的三種以外,原也很多很多;但是別地方也有,我們平常在上海也常常吃得到的東西,記下來也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不說。至於與海錯相對的山珍哩,卻更是可以幹製,可以輸出的東西,益發的沒有記述的必要了,所以在這裏隻想說一說叫作肉燕的那一種奇異的包皮。

初到福州,打從大街小巷裏走過,看見好些店家,都有一個大砧頭擺在店中;一兩位壯強的男子,拿了木錐,隻在對著砧上的一大塊豬肉,一下一下的死勁地敲。把豬肉這樣的亂敲亂打,究竟算什麼回事?我每次看見,總覺得奇怪;後來向福州的朋友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製肉燕的原料了。所謂肉燕者,就是將豬肉打得粉爛,和入麵粉,然後再製成皮子,如包餛飩的外皮一樣,用以來包製菜蔬的東西。聽說這物事在福建,也隻是福州獨有的特產。

福州食品的味道,大抵重糖;有幾家真正福州館子裏燒出來的雞鴨四件,簡直是同蜜餞的罐頭一樣,不雜入一粒鹽花。因此福州人的牙齒,十人九壞。有一次去看三賽樂的閩劇,看見台上演戲的人,個個都是滿口金黃;回頭更向左右的觀眾一看,婦女子的嘴裏也大半鑲著全副的金色牙齒。於是天黃黃,地黃黃,弄得我這一向就痛恨金牙齒的偏執狂者,幾乎想放聲大哭,以為福州人故意在和我搗亂。

將這些脫嫌糖重的食味除起,若論到酒,則福州的那一種土黃酒,也還勉強可以喝得。周亮工所記的玉帶春、梨花白、藍家酒、碧霞酒、蓮須白、河清、雙夾、西施紅、狀元紅等,我都不曾喝過,所以不敢品評。隻有會城各處在賣的雞老(酪)酒,顏色卻和紹酒一樣的紅似琥珀,味道略苦,喝多了覺得頭痛。聽說這是以一生雞,懸之酒中,等雞肉雞骨都化了後,然後開壇飲用的酒,自然也是越陳越好。福州酒店外麵,都寫酒庫兩字,發賣叫發扛,也是新奇得很的名稱。以紅糟釀的甜酒,味道有點像上海的甜白酒,不過顏色桃紅,當是西施紅等名目出處的由來。莆田的荔枝酒,顏色深紅帶黑,味甘甜如西班牙的寶德紅葡萄,雖則名貴,但我卻終不喜歡。福州一般宴客,喝的總還是紹興花雕,價錢極貴,斤量又不足,而酒味也淡似滬杭各地,我覺得建莊終究不及京莊。

福州的水果花木,終年不斷;橙柑、福橘、佛手、荔枝、龍眼、甘蔗、香蕉,以及茉莉、蘭花、橄欖等等,都是全國聞名的品物;好事者且各有譜牒之著,我在這裏,自然可以不說。

閩茶半出武夷,就是不是武夷之產,也往往借這名山為號召。鐵羅漢,鐵觀音的兩種,為茶中柳下惠,非紅非綠,略帶赭色;酒醉之後,喝它三杯兩盞,頭腦倒真能清醒一下。其他若龍團玉乳,大約名目總也不少,我不戀茶嬌,終是俗客,深恐品評失當,貽笑大方,在這裏隻好輕輕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