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精品選 文藝雜談 6.(1 / 2)

李叔同精品選 文藝雜談 6.

近世歐洲文學之概觀

中世古典派文學(Classic)瑰偉卓絕,磅礴大宇,及十八世紀初期,其勢力猶不少衰。操觚簪筆家僉據是為典則。其後承法蘭西革命影響,而熱烈真摯之詩風,乃發展為文藝界一大新思潮,即傳奇派(Romantic)是。迨至十九世紀,基於自己之進步,現實觀之發達,乃更尚精致之描寫,及確實之詩材,而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遂現於十九世紀後半期。及夫末葉,反動力之新理想派,乃萌芽於歐洲。

以上其概略。更分述之如左(下):

第一章.英吉利文學

當十八世紀之末葉,冷索單調之詩文,浸即衰廢。研究古詩民謠者日益眾,故其文學富於清新之趣。至一七九八年W.Wordsworth與S.T.Cikerudge合著之《抒情詩集》(《Lyri cal Bollades》)乃現於世。兩氏唱詩文之革新,為真摯文學之先驅,世稱為近世詩學之祖,又謂一七九八年為英吉利文學誕生之年。W.Wirdsirth(1770-1850)之作品不炫奇異,然清新高遠,熱情奔放為其特長。S.T.Cikerudge(1772-1834)學問深邃,思想幽渺,且具銳利之批評眼,其作品以格調之真摯、押韻之自由為世所歎賞,門人友戚受彼之感化者甚眾。

其後Wakter Scott(1771-1832)、 George Gordon Byron(1778-1824)兩大家出。Scott有戲曲的天才,其文雄健,其詩豐麗,為曆史小說之祖。Byron之詩,久傳誦於世界大陸,近世文學頗受其感化。Byron氏貧困又苦於家室之累,因於一八二四年去故國,投希臘獨立軍,遂死其地。

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亦因教權之壓抑,避居南歐,為薄命理想之詩人。其作品幽婉高妙,且示神秘之傾向。

承大革命影響之詩風,止於Shelley。其時又有以卓絕之才識開辟一新詩風者,即John Keats(1795-1821)是。Keats氏所著之詩,凡古典之精神及絢爛之色彩,兩者兼備。故外形內容皆純潔完美,無毫發憾。

Alfred Tennyson(1809-1892),世稱為十九世紀集大成之詩家。其名著《The Princess》(1847年出版)、《In Memoriam》(1850年出版)、《Idylls of the King》(1859年出版)為世所傳誦。

RobertBrowning(1812-1889)與Tennyson齊名,以筆力之怪鬱、涉相之高峻稱於世。

此外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及Wukkuam Morris(1834-1896)共於繪畫界受PreRaphaelitism派之感化。其抒情詩篇,寫中古之趣味及敬虔之信念。

Algernan CharlesSwinburne(1837-1909),亦屬此派,學問深邃,以詩歌之形式美,卓絕於現代之文壇。

本世紀之小說界,Scott頗負盛名,至Victoria時代,Charles Dickens(1812-1870)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兩大家出,前者善描寫市街之光景及下民之狀態,後者善以輕妙之語調描寫上流紳士社會之表裏,共於小說界放一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