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葉心柔的反擊(1 / 3)

方笑語因為提前知道了一些事情,所以很認真的在謀算能否借由這件事的影響除掉葉書成。

她與葉書成的仇恨早就不是前世他放火燒死她的那點原因了。畢竟前世之所以她死了,那是因為她自己活夠了。若不是她縱容著對方去害她,就憑葉書成和梅春水那點道行,還真就難以殺了她。

一開始與葉書成為敵,那是因為看葉書成不順眼,雖不至於是什麼深仇大恨吧,但也不可能隔著那場大火的仇還能愉快的玩耍。

可是到了此刻,討厭這樣的情緒已經成功的升級成了憎惡。不僅僅是作對作習慣了,還因為葉書成與周靈已是貨真價實的成了葉西辭的殺母仇人。

同時,方笑語也在思考,前世,半年後的那場天災成了皇帝噩夢開始的契機。確實對於如此匪夷所思之事,隻要稍加引導,很容易叫百姓人心惶惶,偏偏朝廷又無法給出個讓人信服的理由,所以難免容易被人利用。

這樣的時代,人們對於鬼神之說始終心存敬畏。他們一開始未必會相信神鬼,可真到了有事發生,且他們無法依靠自己得到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人們的思想就會下意識的去靠近神鬼之說。而此時一旦有人刻意引導輿論,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所以前世,即便皇帝再如何努力,可已發生的已是事實,無法改變。而葉書成抓住了機會,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

半年後的那場天災,之所以被稱為匪夷所思,是因為它的原因始終不明。即便前世過了七八年後她死的那一刻,也沒有人能夠找到那天災發生的原由。而最可怕的是,那樣的災難,就算提前知曉,也無法可解。即便方笑語能夠利用先知來做一些布置,可若說要阻止此事發生,她卻根本就做不到。甚至於她自己也不知道,那場天災究竟是源於什麼。可她知道那天災過後會發生些什麼。所以她在思考,除了思考能否利用此事來除掉葉書成之外,還在思考能否將這場被視為是皇帝不仁天降懲罰的災難變成一場美事,讓百姓對於皇帝更加的擁戴,也為太子登基贏得更多的籌碼。

方笑語對於大臣們的爭論充耳不聞,快要遞到嘴邊的酒杯也停在半空。她的目光沒有注意任何一個吵得麵紅耳赤的臣子們,反倒是盯著酒杯發愣,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她無關一般。

皇帝麵無表情的聽著朝臣們吵得麵紅耳赤,整個宮宴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而他時不時的瞄上方笑語幾眼,發現這丫頭竟然盯著酒杯在走神,不由得在心中無奈一笑。

這還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啊。他以為為了心柔,她定會十分關注事情的走向,沒想到對方卻根本就一點也不在意,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早就魂遊天外了。

方笑語想事情想的投入,幾乎忘記了這是在皇宮大內,皇帝的宴會之上。直到一句怒喝將她從思緒中拉入現實,而因為剛剛的走神,她似乎對於方才發生之時有一些茫然,於是這茫然就直接的表現在了她的臉上。

“爾等豎子,這是要將家國之臉麵送與對方鞭打,爾等罪大惡極!”一個白胡子老頭怒急拍案。他主張極力反對和親一事。

“劉大人這話說的好無道理。我等不過是為了西北免遭戰火塗炭,為了大承保存國力,緣何就成了劉大人口中所言罪大惡極之人!”另一人看起來年紀大約四十來歲,但麵相偏於陰柔,所以看起來有些陰沉。他出口反駁那劉大人之言,任是何人,一個四五十歲的人被人稱為豎子,也絕不會感覺到愉快。盡管對方的年紀比自己大些。

“大周提出此等要求,分明就是為了打陛下臉麵,若是應了此次,對方隻會蹬鼻子上臉沒完沒了!大周國力強於大承,莫非我大承就該對大周言聽計從,將此羞辱當做讚美收下不成?!”另一個不過三十歲左右的官員同樣反對和親。他還正是熱血激昂的時候,對於此等丟臉之事自然是極力反對。

“程大人這話,本官不敢苟同。世上本無不可渡之人,凡事當以教化為先。我大承當秉持大國風範,凡事退讓一步,定可感化對方。老臣以為,當著人與大周談判,答應和親之事,送公主遠嫁大周,但同時,大周也需送一公主來我大承,互為質子,以爭取和平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