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六、各地的除夕活動 (5)(1 / 2)

除夕六、各地的除夕活動 (5)

3.除夕子夜接灶君舊俗在除夕子夜時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就是把灶神從天上接回家來。

屆時,家裏的男主人換衣服,上供物,在灶前焚香燃燭,祭祀儀有如送灶日那樣。接灶完畢,家中主人親自關上大門,門上貼有“封門大吉”的紅紙。這時實際上已是年夜結束了。家中小孩老人有上床稍睡休息的,此外大多數人都是守歲通宵達旦,至多是坐在守歲桌旁打個盹而已。

封門大吉之後,待到拂曉雞鳴時,換貼“開門大吉”紅紙,家家趕緊燃放起爆竹,爆竹聲此起彼伏,連續不斷。

至天微明時,各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後少幼一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準備好的壓歲錢,這是小孩們念叨已久的期待。至此,總算歡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著開門,鄰裏相見互道新禧,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十一)山東除夕習俗

中國人具有強烈的家族觀念,過春節,尤其是除夕,即使遠在千裏之外,人們也要在這一天趕回家,吃一頓團圓飯,與家人共度佳節。

1.煙台除夕供奉餃子在煙台農村,大年三十中午貼春聯、福字,春聯、福字必須在午飯前帖完。

到了下午,基本就是包餃子了,包餃子也有講究,餃子裏要放入十枚硬幣、十枚紅棗,硬幣代表財,紅棗代表福。

餃子下好以後,要先撈出七個小碗的餃子,每碗兩個,每個碗上放一雙新筷子,然後再用一個大碗,放上餃子,這七碗餃子是據說是供奉各路神仙的。其中有玉皇大帝。供奉完神仙,再給祖先供奉餃子,照例是每位兩個。上香燒紙完成後,可以吃餃子了。

吃完餃子後可以睡覺、也可以守歲,放鞭炮。快到午夜零時,鞭炮聲漸次響起,逐漸震耳欲聾,新年正式開始。

在零時,要起來洗臉刷牙,放開門炮,將準備好的鞭炮點上,不一會兒院子裏就是滿地紅紙,硝煙味十足。將祭祀用品擺好,一般兩桌,一桌供奉天地,一桌供奉祖先,上香燒紙磕頭。

大約1時多鍾,年夜飯也準備好了,有酒有菜。吃晚飯,收拾好碗筷,拿出準備好的瓜子、糖、香煙。

大約淩晨3時30分左右就開始有人來拜年了,有單獨的,由一大夥的,一般都是年輕的先出來拜年,老人或者輩分比較高的都在家呆著等人來。拜年也不是全村每家都要去,一般去的都是本家和平日關係比較好的。快天亮的時候,老人和輩分較高的才會相互間拜拜年,彼此祝福。

2.嶗山過年習俗古樸在山東嶗山地區,除夕貼春聯的習俗盛行不衰,但是,如果家中遭喪,子女未除服,則連續三年不能貼春聯。貼春聯的時間在除夕前或在除夕日。

由於春聯大多是出於私塾先生和學童之手,所以有人寫詩反映這種風俗:“學書兒童弄筆勤,春聯副副賣斯文。人來問價倍三倍,不使鵝群籠右軍。”

因民間講求祈福與驅邪的功能,對聯也就出現了陳陳相因的重複,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陽開泰、六合同春”“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等。

除夕清晨,嶗山人要在堂屋正中掛宗譜,擺供品,供品分五碟五碗,五碟中盛水果糖點;五碗盛雞鴨魚肉,基本上按朱子家禮的原則排列。

男人們負責把水缸挑滿水。中午全家吃隔年飯,到太陽落山時,男人們提著燈籠,拿著香、紙和供品,到祖塋“請年”,即請先輩亡靈來家過年。這是一項很神聖的儀式程序,凡是到祖塋去的男人,都要依次跪下叩頭,焚燒紙錢,嘴中叫著爹娘或爺爺奶奶,說“今天過年,請回家過年”。焚燒跪拜結束後,再燃放鞭炮,以示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