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 2.
清代絲織雲錦工藝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江寧織造局紡織的雲錦集曆代織錦工藝藝術之大成,與四川省成都的蜀錦、江蘇省蘇州的宋錦、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江蘇省南京雲錦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我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裏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也是漢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之一。
清代,江南成為最為重要的絲織業中心。清朝朝廷在江南設立3個織造局,史稱“江南三紡造”,負責皇帝所用、官員所用、賞賜以及祭祀禮儀等所需的絲綢。其中以“江寧織造局”所織雲錦成就最高。
因為清代的“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故被後人稱為“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工藝獨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兩個人一天隻能生產五六厘米,這種工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
其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通經斷緯,挖花盤織,從雲錦的不同角度觀察,繡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於被用於皇家服飾,所以雲錦在織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南京雲錦是用金線、銀線、銅線及長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用來織造的,比如皇家雲錦繡品上的綠色是用孔雀羽毛織就的,每個雲錦的紋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如果要織一幅0.78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麵上就有1.4萬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萬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後織造完成,整個過程如同給計算機編程一樣複雜而艱苦。
南京雲錦,技藝精絕,文化藝術含義博大精深。皇帝禦用龍袍上的正座團龍、行龍、降龍形
態,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權力的象征性。
與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章紋,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統領四方,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性。
祥禽、瑞獸、如意雲霞的仿真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紋飾,以及紋樣的象形、諧音、喻義、假借等文化藝術造型的吉祥寓意紋樣、組合圖案等也無一例外。這些紋樣圖案,表達了我國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題的設計思想,這就是“權、福、祿、壽、喜、財”要素,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與熱情向往。
南京雲錦圖案的配色,主調鮮明強烈,具有一種莊重、典雅、明快、軒昂的氣勢,這種配色手法與我國宮殿建築的彩繪裝飾藝術是一脈相承的。就“妝花緞”織物的地色而言,淺色是很少應用的。除黃色是特用的底色外,多是用大紅、深藍、寶藍、墨綠等深色作為底色。而主體花紋的配色,也多用紅、藍、綠、紫、古銅、鼻煙、藏駝等深色裝飾。
由於運用了“色暈”和色彩調和的處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重彩花,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形成了整體配色的莊重、典麗的主調,非常協調於宮廷裏輝煌豪華和莊嚴肅穆的氣氛,並對封建帝王的黃色禦服起著對比襯托的效果。
雲錦圖案的配色,多是根據紋樣的特定需要,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進行處理的。如天上的雲,就有白雲、灰雲、烏雲等。
在雲錦紋樣設計上,藝人們把雲紋設計為四合雲、如意雲、七巧雲、行雲、勾雲等造型,是根據不同雲勢的特征,運用形式美的法則,把它理想化、典型化了。這是藝術創造上典型化、理想化所取得的動人效果。
雲錦妝花雲紋的配色,大多用紅、藍、綠3種色彩來裝飾,並以淺紅、淺藍、淺綠三色作為外暈,或通以白色作為外暈,以豐富色彩層
次的變化,增加其色彩節奏的美感。
雲錦妝花織物上雲紋的這種配色,也就是這個道理。它不僅豐富了整個紋樣色彩的變化,而且加以金線絞邊,這就更符合人們對祥雲、瑞氣和神仙境界的想象與描繪。
五彩祥雲和金龍組合在一起,表現出“龍”翱翔於九天之上,就更符合於封建帝王的心理,為他們所喜愛。
在雲錦圖案的配色中,還大量地使用了金、銀這兩種光澤色。金、銀兩種色,可以與任何色彩相調和。“妝花”織物中的全部花紋是用片金絞邊,部分花紋還用金線、銀線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