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馬與轎子 3.(1 / 2)

車馬與轎子 3.

秦漢單馬雙轅車

秦漢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大一統時期,統一的時間長、範圍廣,這為交通工具的開拓與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這一時期,車子有了很大發展和變化,獨轅車逐漸減少,雙轅車有了大發展。

從西漢開始,進入雙轅車大發展時期,東漢以後,雙轅車便基本上取代了獨轅車,車的種類增多,出現了獨輪車和改進的指南車。

雙轅車的出現,改變了獨轅車至少係駕兩馬方能行走的局限,使單馬拉車成為了可能,從而使我國古代的車由駟馬高車進入了單馬輕車的發展新階段。

迄今世界上最早的雙轅車模型,是在秦人墓葬中出土的。秦代雙轅車隻需一個牲口駕轅,係駕大為簡化,也更容易駕馭。雙轅車的結構,除轅變為兩根外,其他各部位與獨轅車基本相同。雙轅開始仍為上揚曲身的形式,為防止車轅折斷,往往在車轅中部到軛軥之間加縛兩根木杆,以加固車轅,後來逐漸演變為平直的形式。

至漢代,雙轅馬車因乘坐者的地位高低和用途不同,細分為若幹種類,主要有斧車、軺車、施轓車、軒車、軿車、輜車、棧車等。

漢代馬車的種類複雜、名目繁多,除上述幾種車外,見於記載的還有皇帝乘坐的輅車和金根車。據《續漢書·輿服誌》描寫,金根車上有“鸞鳥立衡”、“羽蓋華蚤”。

高級官吏乘軒車,這是兩側有障蔽的車。一般官吏乘“軺車”。貴族婦女乘坐輜車,車廂像一間小屋子似的。此外,還有許多供某一特定目的而製作的專用車輛類型。

漢代交通發達,除乘人的馬車以外,載貨運輸的牛車數量也大量

增加。牛車自商部落時就有,因牛能負重但速度慢,所以牛車多用以載物。其車廂寬大,又稱“大車”、“方廂車”。牛車最初是做生意的人用來載貨販運的運輸車,商部落首領王亥就曾經趕著牛車做生意。古代我國以農業為立國之本,自古重農輕商。所以,大小奴隸主貴族死後,隨葬品隻用馬車,而絕對不用牛車。

漢代車輿製度曾明確規定:“賈人不得乘馬車”,所以牛車在漢代就成為商人們運貨載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了,不少富商大賈擁有成百上千輛的牛車。

漢以後,人們坐車不求快速,但求安穩,直轅的優點漸漸顯出,直轅車也開始盛行,而曲轅車漸被淘汰。漢代牛車也采用直轅形式,它支點較低,在平地上行車時遠比曲

轅的馬車平穩安全,而且製作時可選用較粗大的木材,提高了車轅的堅固性,而無需像馬車那樣附設加固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