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漁行業 1.(1 / 1)

農牧漁行業 1.

中華民族是個曆史悠久的民族,我們的祖先最初的生存基礎就是農牧漁業。

農業是指人們通過種植的植物而獲得食物,畜牧業一般指人們靠養殖的動物為生,如牛、羊等,而漁業則是指人們靠捕撈與養殖的魚類來獲得食物。

在我們的祖先開創農牧漁業文明的進程中,神農、後稷、伏羲作為農牧漁業的先行者,他們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後稷開創我國農耕業

後稷,本名姬棄,帝嚳的長子,周族的始祖。他出生於稷山,就是現在的山西省運城稷山縣。他的母親薑嫄是帝嚳的妻子,因踏巨人腳印而生了後稷。

後稷為兒童的時候,好種麻、菽等植物。他長大之後,喜歡耕田,還善於選擇土質好的土地來種植穀物,並傳授給人們農耕的技術。他曾經被堯任命為“農師”。後稷是我國農耕業的始祖。

後稷和夏禹是我國上古文獻中最先出現的兩個傳說人物。後稷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詩經·魯頌·

宮》記載:“禹治洪水既平,後稷乃始播百穀。”意思是後稷是繼承禹治理洪水造成的災難以後,接下來領導農業生產的人。

據說在神農氏之後的很多年,有一個叫薑嫄的女子,傳說她是神農氏後代有邰氏的女兒,也是黃帝曾孫、周族首領帝嚳的第一個妻子。薑嫄很想有一個孩子,但怎麼樣也懷不上,為此,她很苦惱。

有一天,薑嫄到外麵散心時,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發現一片濕地上有一個巨人的腳印。她感到非常的驚異,又覺得很好玩,於是就將自己的腳踏進巨人的足跡裏。

誰知她剛剛踏進巨人足跡大拇趾的地方,就感到身體裏有種震動。她就這樣懷孕了。

時間很快過去了,到了分娩的時候,薑嫄生下一個小男孩。據史籍記載是“胎生如卵”,就是帶胞而生的。

在母係氏族社會時期,婚姻已發展到禁止族內婚的階段。也就是說,薑嫄必須與另一個圖騰氏族的男子婚配,才是合法的。

因為薑嫄生的這個孩子沒有父親,再加上“胎生如卵”,周圍的人們都覺得這孩子不吉利,便強行從薑嫄懷裏把男孩搶走,丟棄在田野裏,以為這樣一來孩子肯定會被餓死的。

在田野中過路的動物保護了小男孩,一些雌性動物還給小男孩喂奶吃。人們看到這個孩子沒有死,又準備把他丟棄在原始森林裏。

恰巧這時候,有人到森林砍樹,結果救了這個孩子。最後,人們索性把孩子拋棄在寒冰上。可是人們還沒走遠,天上的鳥都飛了下來,用翅膀給男孩擋住了風寒。

這時,人們終於覺察到,這個小男孩不是普通人,於是把他抱回來,繼續讓他的母親撫育他。

因為男孩曾經被多次拋棄過,男孩的母親薑嫄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棄”。

據《詩經·大雅·生民》記載:後稷還是小孩時,就知道自食其力,知道怎樣除草,怎樣種植大豆、大麻、大小麥、甜瓜等作物,而且所種的作物都是籽實飽滿、碩大的好品種。還說後稷怎樣收獲、脫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們放在祭祀用的禮器裏,尊祖配天,香噴噴的熟食,很快連玉皇大帝也高興享受了。

上述內容反映了西周時的農作物結構,以及從種到收的技術。

聯係上麵從後稷的母親生下後稷開始,《詩經·大雅·生民》的這部分內容完整地把周族的農業起源、農業結構和操作技術,以歌頌的詩句,非常簡潔而又生動地描述出來。這是一份極其可貴的農業史文獻。

由於棄辛勤耕作,長大成人後,他已經在農業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讓人們不挨餓,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農耕知識傳授給人們,從而使人們逐步擺脫了采食野果的生活。

棄使人們過上了溫飽的生活,人們就把棄尊稱為“後稷”,“後”的意思是君王,“稷”的意思是糧食。

周族部落首領堯知道了後稷教授人們耕種的事情,非常敬重棄, 便讓棄做了“農師”。後來,部落首領舜又把邰這個地方封給後稷,

並給棄賜姓“姬氏”。至禹即位時,禹很佩服後稷,就讓他做了主管農業的官員。後稷自從當上專管農業的官員後,就難得在家一天,每天都是跋

山涉水,到各個部族中教民稼穡。就這樣,冬去春來,葉落花開,不覺間後稷已經年過古稀。當他將要去世時,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說:“我沒有

完成禹王交給的事業,心裏很難過。我向國王舉薦你繼續擔當這個任重道遠的差事。希望你讓子孫們謹記教民稼穡的大事,世世代代不要忘記。要以禹王為鏡,永遠做百姓的兒子,做大地的兒子。”

說完,後稷就與世長辭了。後稷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勞,就在陝西武功境內西北稷山之巔建立後稷祠,世世代代祭祀後稷,並尊稱他為“農業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