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漁行業 2.(1 / 1)

農牧漁行業 2.

伏羲開啟畜牧業先河

伏羲是“三皇”之首,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帝王。他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受到了中華兒女的稱讚和敬仰。

伏羲對華夏文明做出過卓越貢獻,其中與畜牧業有關的就是他成功馴養了家禽。他曾經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將捕來的野獸馴化為人工飼養的家畜。

伏羲的活動標誌著華夏文明的起始,同時他也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神話傳說。

伏羲的母親是華胥氏,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有一天,她去雷澤郊遊,在途中發現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於是就有了身孕。當華胥氏懷孕後,她的頭上出現了一道彩虹。

雷澤湖邊的腳印其實是雷神留下的,這位雷神長著龍的身子人的頭。由於伏羲是蛇身人首,他所在的部落就把龍作為族徽或圖騰,而伏羲也就成為了“龍的傳人”。

據說華胥氏懷胎足足懷了16個月,也有的說是12年,最後才在成紀這個地方生下一個孩子,並給他取名為“伏羲”。伏羲長大後,不僅英武過人,而且才智超群。在整個部落裏享有極高的威望,因此被推舉為首領。

伏羲建都於“宛丘”或“陳”,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淮陽,從此開始了伏羲時期。在伏羲的帶領下,男性逐漸成為部落的主導力量。

伏羲處於狩獵采集時代。當時人們不懂得種莊稼,一天到晚隻知道通過打獵和采摘果實獲取食物。當打得獵物少時,人們就少吃一些;當打得獵物多時,人們就多吃一些。

但是,當時的人們進行狩獵的工具,除了一雙手、一雙腳、一身蠻勁外,充其量還有一些木棍與石塊。再加上獵物毛豐皮厚、爪牙鋒利,會對企圖捕殺它的人類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當時的野獸很多,但人們要想成功地捕殺,還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當時捕獵的人們還經常遭到野獸的反擊,弄得或死或傷,看到人們捕獵的艱辛,善於動腦筋的伏羲,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有一天,伏羲正在為如何獵獲動物思考,突然,他無意中看見身邊一棵枯樹,樹枝上一隻蜘蛛在織網,蜘蛛結出的網,將飛來的昆蟲粘住。昆蟲掙紮著,很快就將蜘蛛網折騰破了,眼看就要逃出蜘蛛網的控製。

正在這時,蜘蛛迅速爬過來,將蜘蛛網上的其他絲線,狠命地一把把抓過來,死死地一圈圈纏住昆蟲,昆蟲逐漸無法動彈。這個自投羅網的昆蟲,最終就成了蜘蛛的美餐。

伏羲受到蜘蛛利用“網絡”巧捕昆蟲的啟發,就上山割來葛藤,編起了像蜘蛛網一樣的網。

伏羲在野獸的必經之地布置好網,然後預先埋伏在近旁,一旦發現有野獸自投羅網,鑽入網中,就拿起木棍、石塊,將自投羅網的野獸打傷打死,甚至是生擒活捉。

伏羲還有另一種捕獸辦法,就是先在野獸的必經之地,預先布置起一個個網,一部分人埋伏在網的近旁,另一部分人,負責驅逐野獸,將野獸誘逼到預先布置的網中。

伏羲將織網技術教給了人們,讓人們利用網來捕獵野獸。遇到大獸,就執銳器群起而攻之。人們按他教的辦法和發明的武器打獵,收獲很多。就這樣,人們獵獲的動物越來越多。當人們吃不完時,他又教人們將那些受輕傷的小獸豢養起來,從而揭開了人類飼養豬、馬、牛、羊、雞、狗的序幕,即古書上說的“六畜”。

此後,人們讓圈養的動物生育繁殖,以補充淡季食物的不足,這些舉措,改變了人們饑飽不均的局麵,為人們的穩定生活打下了可靠的物質基礎,把曆史由狩獵時代逐漸推向了畜牧時代。

伏羲製網捕獸,結束了我國遠古的狩獵采集時代,開辟了我國遠古的畜牧時代,而且其晚期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伏羲馴化牛、馬、羊、雞、犬、豕六畜,結束了我國遠古的遊牧不定居時代,開辟了遠古定居時代,出現了部落。

正是由於伏羲開啟了我國上古時期畜牧業的先河,因此後人將伏羲稱為“畜牧業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