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業 1.
我國中醫中藥業已有數千年的曆史,它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同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的總結,曆代從醫人員也為華夏兒女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醫中藥行業中的職業徽標、宣傳方式、學術典籍、曆史典故、名醫名家等,都從不同層麵體現了這一行業的特點。
同時,中醫也是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行醫的職業徽標
我國古代的醫生在行醫過程中,會時常隨身攜帶一個職業徽標,以確切地表明自己的身份。這種做法比較自然明了,當然,這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職業意蘊。
我國古代醫生的職業徽標主要有3種:扁鵲針、葫蘆和虎撐。它們與中醫藥行業都有著密切關係。古代醫生們走街串巷,活動民間,成了人們生命健康的守護神。
我國古代的醫生,是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一種自由職業者。他們浪跡江湖,四海為家,漂泊不定,這就是他們的職業特點。
他們平素的行為非常低調,不願大肆張揚,不肯做過分的宣傳。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采用一種暗示的方式來準確無誤地表明自己的職業身份,於是中醫行醫之職業徽標就應運而生了。
從中醫發展的曆史過程來看,古代中醫行醫之職業徽標大致有3種:扁鵲針、葫蘆和虎撐。它們與中醫藥都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
扁鵲針已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草原地區被發現,是重要的醫史文物。它經我國醫史文物專家的認真細致的考證,一個喜鵲鳥和一根針組合而成的獨特造型,表明是我國醫生在戰國時期的行醫徽標。
扁鵲針與古代名醫扁鵲行醫活動的社會曆史時代是相吻合的。
當年扁鵲所率領的東方醫療隊,有子陽、子明、子同、子越、子豹、子儀、子容等親炙弟子組成。在這支精幹而高效的醫療團隊裏,是各有專長的。
如有擅長針刺、火灸、湯藥、熱熨、推拿按摩等諸多高手,他們不僅可以各顯神通,而且能夠相互配合。這樣自然就會收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他們緊跟師父扁鵲北上西行的足跡,把醫療康複的福音傳遍北 國,並且還留下了綜合療法顯神功,起死回生好傳奇的佳話。扁鵲的這些具體醫療事跡,可以詳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和《韓詩外傳》、《戰國策》等古籍。
葫蘆是古代中醫行醫的另一種職業徽標。葫蘆,我國先民早就培植,並且有廣泛的應用,主要是食用。
因為葫蘆輕便,古代中醫就把它用來裝盛藥物,這就是古代最早的“藥箱”。於是在我國民間才會有那句廣為流傳的諺語:“你葫蘆裏究竟裝的是什麼藥?”葫蘆,常為古代中醫斜背在背上,也作為中醫行醫的職業徽標出現在世人的視野裏。
虎撐也是一種中醫行醫的職業徽標。這虎撐是一個用銅或鐵做成的金屬圈,中空,內置鐵丸,搖動時會發出響聲。鄉民病家聽到響聲,知道有醫生來了,需看病者即出戶請醫生進家看病。
虎撐能起到引起病家注意,招徠病人的作用,是行醫者必備之物,也是我國古代民間醫生的標誌物之一。
虎撐的由來,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有“藥王”之稱的唐代名醫孫思邈,一天進山采藥,忽然一陣風吹過,見麵前跪著一隻斑斕猛虎,虎口大張,並發出痛苦的呻吟,貌哀可憐。
孫思邈忙朝虎口裏望,原來是喉中卡了一根長骨,孫思邈想,取這根骨頭並不難,難的是取骨時老虎疼痛會合口,隻要虎口一合,我的手就會被咬斷。
於是孫思邈忙下山請鐵匠打了一隻鐵環,撐住虎口,然後將手從鐵環中伸進虎喉,把骨頭取了出來。老虎獲救後叩謝而去。
現在陝西耀縣的藥王廟中,孫思邈的神像下麵是一隻斑斕猛虎。
以後,民間遊醫為了顯示自己也有藥王孫思邈那樣的本領,因而手裏都拿著這樣的鐵環,取名“虎撐”,作為行醫的標誌。民間醫生使用虎撐行醫一直沿襲至清朝末年。
古時民間醫生行醫時,搖動虎撐有一定的規矩。一是放在胸前搖動,表示醫術一般;二是平肩搖動,表示醫術較好;三是高舉過頭搖動,象征醫術高超。
在路過藥店門口時,不能搖動虎撐,因為古代藥店裏都供奉著“藥王”孫思邈的牌位,倘若搖動虎撐,便有欺師蔑祖之罪,開藥店的人可以上前沒收醫生的虎撐和藥籃,同時還要他向“藥王”敬香賠禮,方可了結。社會前進至今天,民間醫生的行醫標誌虎撐早已成為曆史文物。
總之,古代醫生都是帶著自己的職業徽標活動於民間的。他們走街串巷,浪跡四方,並以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的良效而成為人們生命的守護神,由此贏得了人們由衷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