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係岩畫 2.(2 / 3)

白芨溝岩畫的人物形象中有征戰的乘騎者和狩獵的獵人;動物包括北山羊、蛇、狗等。這裏的岩畫還表現了生殖崇拜和太陽崇拜的內容。另有些其他標

識和符號。大西峰溝岩畫內容有人麵像,人物和動物,岩畫共有八個點。賀蘭縣岩畫具體可以分為小西峰溝、白頭溝、插旗口、賀蘭口、

蘇峪口及回回溝:小西峰溝岩畫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製作手法多為鑿刻法,也有個別的使用磨刻方法。白頭溝岩畫分布在叉子渠渠口的北山坡的拐彎處,均麵東南。鑿

刻了羚羊、岩羊、北山羊、飛雀等動物,又有牧馬圖,其中的人物係

有尾飾。

插旗口岩畫內容有人麵像、符號和動物。

蘇峪口及回回溝岩畫原有岩畫200幅,但大部分岩畫已被毀,現存的岩畫僅有幾十幅,以兀立山頭巨大的《神牛圖》最為著名。

青銅峽市岩畫具體可以分為口子門溝、四眼井、蘆溝湖、砂石梁、廣武口子門溝砂石梁子山等地點。

口子門溝岩畫內容以動物表現為主,製作手法為鑿刻法。岩畫主要散布在一座座山梁上,每一座山梁上的岩畫數量都較少,而且比較分散。

四眼井岩畫鑿刻於賀蘭山山體東側的一道道的崖壁和岩石上,每一岩畫點的岩畫相對比較密集。

蘆溝湖岩畫散布在溝兩側山崖上。砂石梁岩畫石質為紅色,作畫於岩石自然平整處。廣武口子門溝砂石梁子山岩畫位於賀蘭山餘脈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頭道鄉與青銅峽市廣武鄉的鄰接處,鑿刻著頂角的

北山羊與狼,人騎、手印和腳印等。中衛縣地處黃河前套上首,西臨騰格裏沙漠。主要有苦井溝、大麥地、東溝、鑽洞子溝、大通溝等地點:苦井溝岩畫分布極廣,也比較密集。幾乎每一條岩脈上都鑿刻有岩畫。它的製作絕大多數使用的是敲鑿法。大麥地岩畫有1000多幅。題材以動物為主,反映了狩獵和放牧的生活特點,除此之外還有星辰、西夏文題刻等內容。東溝山溝呈南北走向,俗名為中豁子口。岩畫分東側和西側兩個部分。鑽洞子溝岩畫製作於山溝北側的崖壁上麵。內容包括羊群和馬群,鹿和駝等動物;騎獵射獵的場麵中有獵鹿和獵羊的情景,還有部

落戰爭的場麵;另有雙人舞、符號和人麵像等。

大通溝岩畫有31組,鑿刻著動物、人物與人麵像或符號。

賀蘭口岩畫是賀蘭山岩畫中最主要的代表,內容豐富多彩。位於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5千米,俗稱“豁子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嶂,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餘幅個體圖形的岩畫分布在溝穀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賀蘭口岩畫分布在溝穀兩岸的斷 崖石壁上,以溝口北崖向陽的岩畫數量居多。岩畫保存情況不一樣,位於溝崖北側的岩畫保存明顯好於南崖的崖麵。

賀蘭口是賀蘭山岩畫最為集中的一處,內容絕大多數是人麵像,另有人物和馬、羊、虎、牛、驢、鹿、鳥、狼等動物。岩畫以敲鑿法和磨刻法為主。

從畫麵的風格、題材和內容及剝落的情況看,賀蘭口岩畫的鑿刻延續時間很長。畫麵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

岩畫中人首像畫麵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岩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

另外還有的人首像,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麵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兩腿叉開,腰佩長刀,表現了圖騰巫覡的造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