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隻見鍾馗不容分說,在森羅殿上隨手操起一根金光閃閃的狼牙大棒,亂舞起來,到處追打大鬼小鬼。連閻王也被他嚇得急急退朝,躲藏了起來。
後來,鍾馗看到殿上有一座大鍾,衝過去就轟隆隆地敲打起來。這鍾本是通天鍾,一敲便驚動了天上的玉帝。
玉帝趕忙問身邊的特使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向下一看,對玉帝說:“這是有人在閻王殿鬧事,這人本是天上的天魁星,現在在地府裏叫冤。”隨之把鍾馗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玉帝馬上將閻王找來,吩咐說:“這鍾馗本是天上的天魁星下凡,因在人間遭受了很多冤屈,才鬧到這步田地,也是情有可原的。你回去之後,照我的意思,封他為驅鬼將軍,專管人間的大小妖魔,這裏有一把青鋒寶劍,你就代為轉交給他吧!”
閻王領了玉帝的旨意,急忙回到地府。把鍾馗叫到跟前,傳達了玉帝的旨意,並把寶劍交給了他,自己還送給他一個化鬼的葫蘆,作為他的隨身寶物。就這樣,鍾馗便成了人間的專管驅鬼和捉鬼的神。
後來,在唐明皇時的天元年間,唐明皇在驪山巡察完後回到宮中,一直悶悶不樂,一會兒就昏昏睡去了。睡下之後,就夢見一個小鬼,一隻腳光著,另一隻腳穿著草鞋,腰上又還吊著一隻鞋,同時還別著一把破扇子。他看到這個鬼走到龍床邊偷走了貴妃的香袋和自己的玉笛,於是大聲斥罵小鬼。
小鬼卻笑嘻嘻地說:“我是叫虛耗的小鬼,虛就是說偷人家的財物來取樂,耗就是要使人減喜添憂,把人的好事變成壞事。”
唐明皇見它說話這麼無理,怒不可遏,正想叫武士前來捉拿這個小鬼。忽然,看見一個巨大的鬼,手裏拿著一把寶劍,腰間掛著一個葫蘆,腳蹬著黑靴,他不費吹灰之力,一把就抓住小鬼折成兩段,並把小鬼塞進了腰間的一個葫蘆裏。
唐明皇見了大驚失色,問他是什麼人。那大鬼恭敬地說:“我就是鍾馗,現已被封為人間的驅鬼神,因感激皇上的厚葬之恩,特來報答皇上的。”唐明皇聽了,感到很羞愧,就加封了鍾馗的官職。
唐明皇醒來的時候,他的心情就轉好了,並興致極高地召畫家吳道子上殿,要吳道子依照他的夢境把鍾馗的像畫出來。
吳道子是當時有名的大畫家,他按皇帝所描述,畫了一幅鍾馗像。唐明皇一看特別驚訝,對吳道子說:“你和我同夢?為什麼你畫的和我夢見的一模一樣?”
唐明皇看著畫像,讚不絕口,並賞給他黃金一百兩。唐明皇還立即下旨誥諭天下,每到除夕之夜,家家必須供奉鍾馗的畫像。
從此以後,鍾馗聲名大噪,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驅鬼神。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有一年春天發生瘟疫,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人們想到把鍾馗請出來施威捉鬼。從此以後,在端午節畫鍾馗,或贈人或自掛成為風俗,綿延至今,經久不衰。
據說,鍾馗的故事最早見於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的《補筆談》。自宋元以來,鍾馗形象進一步演變,出現了戲劇《慶豐年五鬼鬧鍾馗》、《鍾馗嫁妹》等。明清時期,文人們還依據鍾馗形象改編了許多關於鍾馗的小說,使得鍾馗形象更趨於人性化了。
人們運用他的形象製作成各種藝術品,放置在住宅裏或大門口,希望驅逐邪惡,獲得平安。鍾馗像貼於門戶是鎮鬼尅邪的門神,懸在中堂是禳災祛魅的靈符,出現於儺儀中是統鬼斬妖的猛將,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鍾馗戲、鍾馗像。
人們通過對鍾馗形象的塑造,增加自己戰勝惡勢力的勇氣,也寄托了人們追求安定和平生活的美好願望。鍾馗是我國民俗信仰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角色,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很敬重他,並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