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散文 1.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端,可以追溯至殷商時代。在商朝的甲骨卜辭中,已經出現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常刻有長達三五百字的銘文。這些句子和銘文就是我國最早的散文。
春秋戰國時期是先秦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當時的散文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曆史散文,一種是諸子散文。
兩漢的散文在許多方麵繼承先秦傳統而有所發展,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散文家。漢賦是在漢代湧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
記述事件演化為曆史散文
殷商和春秋時期,史官文化十分發達,史官把很多史事記載下來,這就形成了最早的曆史散文。曆史散文又叫史傳散文。曆史散文以記述曆史事件的演化過程為主,講求史料價值。史官記載的史事,可以說無所不包,包括史實、傳說、觀象、占卜、典
章、製度、禮樂、刑法、祭祀等。先秦曆史散文的代表作有《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
《尚書》即“上古之書”,是我國最早的曆史散文,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尚書》是我國最古的記言的曆史,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據說原有100篇,為孔子所纂輯。
《尚書》中的《商書》
是殷商史官所記的誓、命、訓、誥。其中可信的有《盤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等篇。
據周初文獻說,殷先人有冊有典,上述諸篇就是包括在這些典冊之內而被保存下來的。《盤庚》是殷王盤庚遷都前後對世族百官、百姓和庶民的講話,古奧難懂。
《尚書》中的《周書》包括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散文,可信者有20篇。除《文侯之命》、《秦誓》外,其餘各篇都是西周初期的文獻。
其中重要的有《牧誓》、《大誥》、《洛誥》、《多士》、《無逸》。這些文章可能均出於史官之手,同《商書》一樣古奧難懂。
《無逸》一篇告誡周成王要體諒人民種地的艱難,不可貪圖逸樂,要效法周文王勤勞節儉,“懷保小民”,“無淫於觀、於逸、於遊、於田”,“無若殷王受之謎亂酗於酒德”。
《無逸》敘述頗有條理,有層次,從記敘文的結構上看較以前的文章有顯著進步。
《秦誓》篇是春秋時秦穆公的悔過之詞。通篇始終用對比描寫手法,這是散文創作的進一步發展。
《春秋》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魯國時期224年的曆史,
《春秋》以“年·時·月·日記事”為體裁。年是指魯國之君主、魯公在位紀年;時是指季節,四季之“春、夏、秋、冬”;月是指正月、二月、三月……;日是指甲子、乙醜、丙寅……記事指短句構成。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道的重大事件,按照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孔子在此基礎上整理修訂而成《春秋》。
《春秋》的內容很豐富,它雖是魯國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魯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以及當時天下大勢的演變情況,也作了廣泛的記載。春秋224年間諸侯間攻伐、盟會及祭祀、災異、禮俗等,都有記載。它所記魯國20公的世次年代,經考證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