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散文 1.(2 / 3)

《春秋》也記載了一些自然現象,如日食、月食、地震、山崩、星變、水災、蟲災等,所載日食與西方學者所著的《蝕經》比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

《春秋》精辟地記敘了公元前611年哈雷彗星的事,而且,它還記錄了公元前687年3月16日那天“夜中星隕如雨”的隕石雨情況。此外,《春秋》還記載了一些祭祀、婚喪、城築、宮室、搜狩、土田等情況。

《春秋》時期的文字非常簡練,事件的記載很簡略,最少一字,如僖公三年六月“雨”;或二三字,如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八年夏“狄伐晉”;即使是最多字的“定公四年春三月”敘述也不超過45個字。《春秋》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三國曹魏時張晏計算《春秋》共有18000字,晚唐人徐彥的計算亦有18000字,南宋王觀國《學林》則記載有16500個字。

《春秋》用字意寓

褒貶,因借其意。對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春秋筆法”也叫“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是古代的一種曆史敘述方法和技巧。

孔子首創了這種文章寫法,即在文章的記敘之中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而不是通過議論性文辭表達出來。春秋筆法以合乎禮法作為標準,既包括不隱晦事實真相、據事直書的一麵,也包括“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曲筆的一麵。

《春秋》有明確的時間順序的特點,這對後世編年體史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北宋時由司馬光主編的曆史巨著《資治通鑒》,就是按年、月、日順序寫的編年體史書。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簡稱《左傳》,是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共35卷,記述的曆史起自公元前722年,止於公元前468年,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曆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

《左傳》記事年代大體與《春秋》記事年代相當,隻是後麵多出了17年。它補充並豐富了《春秋》的內容,不但記載魯國一國的史實,而且還兼記各國曆史。

不但記政治大事,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會盟、婚喪、典章製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曆法時令等,對凡是可以借鑒和勸誡的事都進行了記載。

《左傳》一改《春秋》逐事簡單記錄的流水賬式的記史方法,代之以有係統、有組織的史書編纂方法,不但記春秋時史實,而且引證了許多古代史實,這就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料價值。

《左傳》的史學價值極高,是繼《尚書》、《春秋》之後,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又一部重要典籍之一。

《經學通論·春秋》評論說:左氏敘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論,亦當在司馬遷、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經書,可以獨有千古。

《左傳》不僅是史學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著作,文學

色彩濃厚,它“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較以前任何一種著作,它的敘事能力表現出驚人的發展。許多頭緒紛雜、變化多端的曆史大事件,都能處理得有條不紊,繁而不亂。

《左傳》長於記述戰爭,善於將每一戰役都放在大國爭霸的背景下展開,對於戰爭的遠因近因,以及各國關係的組合變化,戰前策劃,交鋒過程,戰爭影響等內容,以簡練而不乏文采的文筆寫出,且行文精煉、嚴密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