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散文 6.(1 / 2)

六朝散文 6.

保持清新簡潔的北朝散文

北朝包括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共約200年。北朝文章一方麵保留了漢魏、南朝文章的影響,一方麵又接受了少數民族的古樸風習的熏染,呈現出南北文學相互融合的傾向。北朝文章以散體為主,

特點是求實、尚質,風格剛健清新。

酈道元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和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是北朝散文中的精品之作。

酈道元是北朝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他博覽群書卻未能盡展所能。他仕途坎坷,曆任冀州鎮東府長史、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禦史中尉等職。為官時,秉公執法,為官清廉,不怕得罪權貴,很受百姓擁戴。

酈道元喜歡山水,曾遍曆北方,留心觀察水道等地理現象,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水文地理著作《水經注》。

在此之前,原有一本叫《水經》的書,為魏晉時期的人所作,這是本專門記載全國河流水係的地理書,該書十分簡略,隻簡簡單單地記載了100多條河流的位置和流向。

酈道元決定要重做一本水經書,他在原有《水經》一書的基礎上,以眾多古代史地著述為參考,同時結合他對我國中部130多條河流及1200多條水道的實地考察,詳細記載了它們的源流走向,又補充了

大大小小的細流分支,最終完成了《水經注》的創作。

除了關於水係、水流方麵係統的知識外,《水經注》一書還囊括了大量的曆史典籍、方誌地記、民風民俗、百家雜著等知識。

在寫作體例上,《水經注》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書中,酈道元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如此,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

《水經注》兼有科學和文學兩重性質,敘述有序,文筆簡潔而生動,文風俊逸優美。其間許多描寫山水自然景物的文章,尤其是對黃河、長江等水流行徑的描述,抓住沿岸的山水風物特點,將其寫得姿態各異、搖曳生姿,其文筆清新、雋永傳神,既有每個局部的生動形象,又有局部相連而成總體概況描述。

在描繪時,作者沒有大肆進行鋪張與描繪,隻用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其動態、神韻。與此同時,將自己強烈的感受、感悟,巧妙地融入進去,達到一種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地。這些景物描寫突出了山山水水的特殊麵貌,將山水散文描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水經注》的文學成就,獲得了曆代作家的高度評價,宋代大詞人蘇軾在《寄周安孺茶詩》說:“今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明代文學家張岱在其《琅嬛文集》中說:

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讀注中遒勁蒼老,以酈為骨;深遠淡泊,以柳為膚;靈動俊快,以袁為修眉燦目。

楊炫之曾在北魏、東魏、北齊為官,曆任期城郡太守、撫軍府司馬、秘書監等職。他有感於戰爭所造成的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廟坍塌、景物荒涼,於是撰寫了《洛陽伽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