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 1.(2 / 2)

柳宗元大力支持韓愈的主張和行動,給予了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韓愈和柳宗元等人注意汲取口語中的新鮮詞彙,提煉為一種接近口語的新的書麵語言,寫下了許多優秀作品,擴大了書麵語言的表達功能,開創了新的散文傳統。

在韓愈和柳宗元等人不遺餘力推進下,唐代的古文改革終於取得了初步成功。用古文寫作的人越來越多,形成對駢文壓倒優勢。到了

晚唐時期,古文運動衰落了下來,駢文重新又在文壇上占據了主要位置。

宋初,晚唐的駢文之風又起到了不良的作用,影響了宋初的文壇。宋真宗時,楊億、劉筠等一批西昆體文人模仿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四六體駢文,一味追求聲律的和諧、對偶的工整和華麗的辭藻,駢文之風恣意蔓延。

一些富有遠見卓識的人士繼承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傳統,大力主張寫作反映現實的文章,揭開了北宋古文運動的序幕。

宋代的古文運動在唐代古文理論的基礎上,對有關文道、文風、語言、文體等方麵作了進一步的理論探討,確立了通俗易懂講究實效的語言風格。

初期複古作品在表現手法上融敘事、描寫、議論於一爐,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現力,有效地遏製了駢體文風,散文最終占據了文壇的主導地位。

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代表,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從理論和創作兩方麵為詩文革新奠定了基礎,確立了方向。

他還注意培養選拔古文高手。曾鞏、王安石、蘇軾兄弟等都是他的門生。他們的散文創作,繼承和發揚了韓愈和柳宗元的傳統,又開創了新的局麵,異彩紛呈。

在歐陽修之後,曾鞏、王安石和三蘇先後登上文壇,以傑出的成就創造了散文創作的繁榮局麵。其中蘇軾取得的成就最大。

蘇軾對宋初以來的古文理論有了進一步的深入闡發。他主張“文必與道俱”,提出文必立意,強調“辭達”,倡導自然平易。

蘇軾是個多才多藝之人,所有的題材到了他的筆下,經他隨意揮灑,就成了自然高妙的文章。他把古代散文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功能發揮到了極致。蘇軾的散文標誌著北宋古文運動的最終成功。

在蘇軾之後,活躍在文壇上的主要是蘇門後學黃庭堅、秦觀、張耒、晁無咎等人,他們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都受到蘇軾的影響。他們的文章多有慷慨之辭,並各有特色。

唐宋古文運動的成功客觀上促進了散文的進一步發展,為散文的全麵成熟和高度繁榮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