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小說 1.
遠古時期,原始先民用簡陋的工具改造著世界,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上古神話。神話內容涉及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他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這些上古神話成為後世小說敘事的源頭,它們具備了人物和情節兩個小說的基本元素。
上古神話之後,先秦時期的寓言故事、史傳文學以及各類傳說等也成為後世小說敘事的源頭,並且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那個時候的成熟寓言故事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結構、人物形象和曆史背景,這些都為後世小說的成熟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上古神話孕育小說萌芽
浩瀚宇宙,變幻莫測,有時風和日麗,晴空萬裏;有時狂風暴雨,電閃雷鳴,還有,地震、洪水、火山爆發也經常不期而至,原始先民無法解釋這多變的世界,更沒有能力改變。
在大自然的“狂怒”麵前,人們戰戰兢兢,不知所措。自然而
然,人們開始對自然產生了恐懼心理,幻想出世界上存在著種種超自然的神靈和魔力,繼而對強大的自然力頂禮膜拜,崇敬非常。同時,他們又渴望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於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和迫切的願望下,神話傳說應運而生了。我國的上古神話可以分為4類,一類是創造神話,一類是自然神話,一類是英雄神話,還有一類是異域異物神話。創造神話包括開天辟地創造世界、人類和日月星辰的出現等神話;自然神話是原始時期的人們對於自然界和自然現象幻想化的解釋。
英雄神話反映人類對自我的認識和反思,它以征服自然或在社會鬥爭中為本民族創造出業績的英雄故事為神話主體;異域異人異物故事是關於外國的神話傳說,多記載在《山海經》中。
在各類神話中,以盤古開天辟地最為有名,這個神話反映了我國先民對宇宙起源的原始探索,說在太古的時候,天和地是沒有分開的,天地混為一個球形。
在這個巨大的球形體內,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他一直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努力把自己從這個球體中解脫出來。
經過一萬八千年的艱苦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隻聽“砰”一聲巨響,巨球分開為兩半。盤古頭上的一半巨球,化為氣體,不斷地上升。腳下的一半巨球,則變為大地,不斷地加厚,宇宙從此開始有了天和地。
就像關心宇宙的起源一樣,人們對人類自身的起源也有極大的興趣。而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首推女媧補天的故事。女媧補天的故事最早見於《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