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小說 2.(1 / 1)

先秦小說 2.

先秦寓言對小說的影響

隨著不斷流傳,上古的一些神話傳說逐漸演變成一則則寓言故事被記載在眾多的先秦史籍中,成為先秦寓言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先秦寓言中還有一些曆史傳說和作者創造、虛構的故事。曆史傳說,《韓非子》中用得最多,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創造、虛構

的故事,《莊子》中大量存在。這類寓言瑰麗奇異,最富有文學色彩。

先秦寓言和神話傳說關係十分緊密,《莊子》中關於渾沌、黃帝、堯、舜、羿等的刻畫,都采用了神話的題材;《韓非子》“師曠鼓琴”中用誇張手法塑造的形象,與神話裏征服自然的英雄是類似的;寓言中的狐、虎、猿、狙、鷸、蚌、罔兩、蛙、鱉、櫟樹、髑髏與神話中日、月、山、川、風、雲的擬人化,都是一脈相承的。

寓言是寄托著深刻思想意義的簡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有益的教訓,通過虛構的簡短故事加以譬喻,讓人們從故事中領會這些道理。其特點是短小精悍而富於諷刺性,給人以啟迪。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常借助一些淺顯生動的 寓言來論證自己的某個觀點或某種思想。寓言主要散見於先秦諸子散文和曆史散文中,如《孟子》、《莊子》、《韓非子》、《戰國策》等。

在先秦諸子的文章中,寓言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作者議論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或者作為譬喻,使所講的道理淺顯易懂,悅耳動聽;或者作為寄托,把要說的道理,通過寓言中的形象表達出來;或者作為論證,用寓言中所說的事情證明文章的觀點。

寓言在藝術上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有故事性;二是有虛構性;三是形式短小;四是有哲理性。

寓言的故事性和虛構性受到神話傳說的影響,但是寓言的虛構和神話傳說的虛構不同,寓言的虛構有著明確的說理目的,是一種自覺的創造和虛構,而神話的虛構有著不自覺性。寓言的虛構使它更接近於小說,對小說產生的影響更為直接。

先秦諸子的很多散文都是哲學著作,蘊含的哲理比較抽象,乃至深奧玄妙。而寓言以其具體性和形象性,有助於人們理解和接受其論點。

莊子的人生哲學之一是主張無用之用,一般人很難領會。但他用了許多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反複地加以說明。如,以“渾沌鑿竅”闡明必須順應自然,以莊周夢為蝴蝶說明人生如夢等,使哲理的文章詩意化,免於枯燥、深奧、抽象。小說也借鑒了這種方法。

先秦寓言大多以諷刺為手法,針砭時弊,初讀覺得荒唐可笑,讀後卻發人深省,所以先秦寓言有著揭示道理、鞭撻勸誡的目的和作用。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揠苗助長”等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寓言,大多采取諷刺手法,指斥現實生活的荒唐可笑,這對後世的諷刺小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虛構故事是小說的文體特點之一,是其區別於敘事散文的關鍵所在。寓言以虛構為手段設置故事情節,對小說創作有著重要的啟發。

如《莊子·秋水》虛構了河伯與海若對話的故事,揭示了人在宇宙蒼穹間的微小這一主旨,從而告知人們遇事待人要謙虛謹慎,切勿妄自尊大。而小說虛構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寓言故事不但具有諷刺性、幽默性,還頗具趣味性。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擬人化了的事物。

例如,河伯與海若在寓言中成了能進行哲學探討的“哲人”,以 無知喻有知。

《狐假虎威》中,它的主人公是能和人一樣思考、說話,甚至比人更要狡猾的動物。而小說的成功之處,也在於以其獨特的構思和情節,來引發讀者興趣,從而達到其寓教於樂或其他的目的。

寓言的題材也常常為後世小說所繼承。魏晉六朝的誌怪小說中,很多題材都是取自先秦的寓言故事。

如,《莊子》中記述鬼怪異事的許多寓言,是魏晉一些誌怪小說的鼻祖。小說陸判為朱爾旦換心的故事,也是從《列子·湯問》中扁鵲為魯公扈趙齊嬰易心的故事蛻變而來的。

由此可見,先秦的寓言故事與小說有著緊密的聯係,對小說的形成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更是小說發展的重要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