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樹立“治水興縣”的戰略思想。一要提高水是生命源泉的認識。要強化水是生命源泉的思想意識,認識到水是農業的命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二要增強未雨綢繆的水患意識。防患於未然是我縣特定環境下必有的思想意識,不能存在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要真抓實幹,真防真做,把防大旱,抗大旱落實到行動中。三是增強水是商品的意識。要利用價格杠杆原理,形成水價機製,促進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
(二)強化工程建設、夯實水利基礎。一是加強造林工程建設,增加森林覆蓋率、涵養足夠水源。進一步加強造林工程的實施力度,打造綠色空間,達到改善氣候環境,增加大地涵養水源,減輕旱期無水源的壓力。二是增加蓄水工程和骨幹蓄水工程的建設。新建一些骨幹蓄水工程,把洪期水量儲備起來,既能起到蓄水滯洪減災作用,又能增加抗旱水源。雙河水庫渠係配套整治、觀文水庫續建、龍爪河工程建設、新建石梁子水庫、九溪口提灌站建設等都是比較好的措施辦法。但需更進一步,要在規模數量上下功夫。在高山、半高山無水利工程覆蓋的地方,可采用坡麵、屋頂集水方式建設水池、水窖等微型蓄水工程,以達到集雨節灌保種、保苗的抗旱效果。完善現有渠道的配套和放滲整治,增加工程水利用率完善渠道的配套和整治,是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徑。每年可少浪費水3000萬立米以上,相當於一座中型水庫的蓄水量。
(三)加快人飲工程建設,解決人飲困難。一是以人為本,加快場鎮人飲工程建設步伐,解決10萬人口的安全飲水困難問題;二是作好農村井、泉維護,建設集中供水站,保障農村35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三是加強縣城供水管理,確保縣城任何情況下都能安全可靠供水。
(四)加強法製宣傳。堅決製止侵占和破壞水利工程設施,對侵占和破壞水利工程的事件,公安部門和業務部門密切配合,通過調查,嚴肅處理。水利發展是興縣戰略的民生保障,水利工程建設始終是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依托,同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水利事業發展任重道遠,隻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力就會無限,治水興縣的戰略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就有保障。
參考文獻:
[1]汪金敖.農民收入增長論[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2.
[2]潘盛洲.農民收入問題: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網,2013,2.
[3]黃燕芬.為什麼一號文件都談三農問題[N].中國青年報,2014-4-1(1).
[4]陳桂棣,春桃.中國農民調查[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1.
[5]毛育剛.中國農業演變的探索[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