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通史 5.
官修史書—宋、遼、金史
那是在元代時,在蒙古族蔑兒乞人中,有個叫脫脫的人,容貌奇特,非同常人。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年幼時就活潑好動,不喜雅靜沉鬱。
脫脫到了上學的年齡,他的父親特意為他拜請了浦江名人吳直方為師,有意將脫脫培養成國之棟梁。然而脫脫對讀書並不太感興趣,他對老師說:“先生讓我坐在這裏,攻讀聖賢之書,倒還不如給我多講一些有關古代名人如何成才的故事呢。”
過了幾年,脫脫長得粗壯結實,加之他喜好武藝,臂力過人,勇猛無比,十幾歲便能開一石重的弓。於是在15歲那年,脫脫被征為皇太子的侍從。
又過了幾年,脫脫奉詔入朝覲見皇上,元文宗見脫脫氣質獨特,極口盛讚說:“這孩子將來必定大有可為!”於是,升遷脫脫為內宰司丞,兼任前職。後來又任命脫脫為府正司丞。1331年,元文宗親自授予他虎符,升調他為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1334年, 元文宗讓脫脫兼管宣政院事務。隨後,朝廷任他為遷中政使、溈知樞密院。從進京起,不到6年時間,脫脫由於深得宣帝的信任,一連官升數級,成為朝廷中的省、部級大員。
在後來的日子裏,脫脫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大膽改革,重振綱紀,朝廷內外一片肅然。這時,皇上又任命脫脫為中書右丞相,掌管全部軍國大事。
就任丞相後,脫脫大膽變更伯顏時期的舊製度,恢複科舉取士,重新啟用太廟四季祭祀的製度。調整政策,減除鹽稅。恢複先前經筵講學的製度,遴選儒生學士治經講學,並且自己親自掌領經筵講學的具體事宜。
脫脫還為郯王微徽禿昭雪平反,同時召還宣讓、威順二王,讓他們居住在原來的藩地。正親王阿魯圖在伯顏當政時期,因事得罪伯顏,被貶為平民,脫脫也將阿魯圖接回京城,恢複原職。
脫脫頒行的一係列恢複社會經濟的政策和大刀闊斧的改革,贏得了朝廷上下及普通百姓的好評和稱讚,人人都稱他為“賢相”。
後來,元政府開始著手編寫宋、金、遼史,但因為當時學者為宋、金、遼三朝誰為正統的問題爭論不休,所以也就一直未能撰成。
直到脫脫以都總裁右丞相的身份領銜主修三史,他斷然裁定:“三國各與正統,各係其年號,以此為三史之義例。”
脫脫於1344年農曆五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1345年農曆十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隻曆時兩年半。
《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誌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
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其中還有《奸臣》4卷、《叛臣》3卷,為蔡京、黃潛善、秦檜、張邦昌、劉豫等所做的傳記; 另有《道學》4卷,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等道學人物所做的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