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2.(1 / 2)

宋元明清 2.

其中定窯孩兒枕是燒製最為精美的一種瓷枕。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令寢具。古人認為瓷枕“最能明目益精,至老可讀細書”,所以無論富貴貧賤都極喜好。

瓷枕最早創燒於隋代,唐代以後開始大量生產,並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床上枕具。

到了兩宋及金、元時期,瓷枕的發展進入了繁榮期,產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豐富。

定窯孩兒枕製作精奇,匠師把瓷枕處理成一個伏俯在榻上的男孩,男孩的頭斜枕於交叉的手臂上,臉向右側,表情稚樸天真,大眼睛、寬腦門、肥大的雙耳、飽滿的耳垂和小巧挺直的鼻子構成了我國理想的“富貴”形象。

男孩的右手持一繡球,身穿繡花綾羅長衫,外罩坎肩,下穿長褲,足登軟底布鞋,向人們展示了宋代服飾的特點。男孩的臥榻四周雕飾螭龍、如意紋飾,精致華美。

由於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狀貌表現得恰到好處,加上瓷胎細膩,釉色白中發暖,如象牙般均勻滋潤,瓷枕整體給人以柔和溫馨的美感。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關於定窯孩兒枕的傳奇故事:北宋時期,定窯已成規模。有一對夫妻,同為燒窯能手,雖然結婚10餘年,生活幸福美滿,但眼看兩人都已近而立之年,卻無子嗣。

當時民間流行一種習俗叫“拴娃娃”或“抱娃娃”。是說婚後不孕的婦女到當地的天後宮,拜求送子娘娘賜子,然後用紅線拴上一個泥娃娃,抱回家,再供奉起來,就能順利懷孕。於是,他們夫妻二人就請了一個泥娃娃。

但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夫妻二人仍沒有得子,妻子日日為此傷心,丈夫一氣之下將泥娃娃摔了個粉碎。但這一摔卻將妻子的心摔了個粉碎,她覺得自己再也沒有懷孕生孩子的可能,在哭泣中進入夢鄉。睡夢中,她仿佛看見了一個小娃娃在草地上歡笑著奔跑,口中還不停地叫著娘。跑累了,小娃娃頭倚靠在胳膊上,笑盈盈地躺在了地上……

一覺醒來,她的心情好了許多,睡夢中孩子的笑臉也一直留在了她的心裏。思來想去,她畫了一個樣子,挑了一塊上好的坯土,描摹出了一個小孩樣的瓷枕頭。

丈夫見了,就將妻子所描繪的枕頭精心燒製。後來妻子就枕著它睡覺,仿佛便能在睡夢中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娃娃。過了半年,妻子竟然懷孕了。夫妻二人喜出望外,認為孩兒枕起到了天後宮泥娃娃的作用。

依民間習俗,請回泥娃娃的婦女成功懷孕後,每餐要給泥娃娃安排碗筷,逢年過節要擺上水果糕點,換上“百家衣”。於是,家裏的孩兒枕便也有了同樣的待遇。後來,他們的孩子順利出生,孩兒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還要按照民間的習俗,叫這瓷枕為“娃娃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