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5.(2 / 2)

此外,還有戧金彩漆壽春盤、銀錠式盒、魚式盒、桃式盒、雲龍菊瓣盒、六瓣式盤等,均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富於變化的圖案取得了形式和內容的協調統一。這類製作講究的工藝品是清乾隆以後漆器工藝無法企及的。

清代的嵌螺鈿工藝在繼承明代傳統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嵌螺鈿漆器的數量增多,造型豐富。既有大件的家具,也有小件的盤碗;既有嵌厚螺鈿的,也有嵌薄螺鈿,並出現了鮮豔的襯色螺鈿。

清代的嵌螺鈿漆器有純嵌螺鈿的,也有與其他工藝如描金、彩漆等相結合的。

清代嵌螺鈿漆器中最早始於清康熙時期,其中黑漆嵌螺鈿平頭案、黑漆嵌螺鈿龍紋箱、黑漆嵌螺鈿書格、黑漆嵌螺鈿職貢圖盒,均是清早期嵌螺鈿漆器的精品。

如康熙黑漆嵌五彩螺鈿山水花卉書格,高223厘米,寬114厘米,縱57厘米。書格本為一對,楠木胎,方角,格4層,每層板下用3根穿帶承托,最上層頂板穿帶安在板上。最底層四足間加牙條、牙頭。書格周身髹黑退光漆,漆上以五彩螺鈿和金、銀片托嵌成136塊66種不同的花紋圖案,其中包括8種人物山水、22種花果草蟲、36種錦紋。是至今所見裝飾錦紋最多的實物書格,四腿鑲鑿銅鍍金筒狀包角。

下麵第二層中間穿帶刻“大清康熙癸醜年製”款。做工精細,圖案豐富,色彩絢美,特別是所嵌螺鈿、金銀片極薄。在狹小的麵積上做出十幾個單位的錦紋圖案,顯示出極高的工藝技巧 。

清代雕漆以乾隆時期製作的最多,有剔紅、剔黃、剔彩、剔黑、剔犀等品種,雕漆作品的範圍幾乎涉及宮廷生活中的各個方麵。其中典章禮儀品有寶座、屏風、如意等;家具類有桌、椅、繡墩、幾等;陳設品有瓶、花觚、尊、插屏、天球瓶、爐瓶盒等;文房用品有筆筒、成套文房用具、筆管、筆匣等,還有大量製作精美的珍玩。

如乾隆剔紅《洗桐圖》寶盒,高12厘米,口徑29.6厘米,盒通體髹朱漆,蓋麵隨形開光,內雕天、地、水錦紋為地,上壓雕流雲、山

石、修竹、曲欄、梧桐,一老者端坐於院中,一童子侍立於後,另3個童子正在洗擦梧桐樹。盒壁上下各五開光,分別雕牡丹、菊花、梅花、荷花、月季等花卉紋,開光外雕雜寶紋,口緣雕回紋。

盒內及底髹黑漆,蓋內有填金“洗桐寶盒”器名款,底刻“大清乾隆年製”楷書款。

清乾隆年間,養心殿造辦處仍設有“油漆作”,負責製作皇家使用的各種漆器用品。禦用雕漆卻不是在造辦處製作的,而是在蘇州製作的。清官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清代雕漆繼承了明代嘉靖和萬曆時期的風格,不善藏鋒,刀痕外露,雖有磨工,但遠不如明早期那般圓潤光滑。盡管如此,清代前期雕漆工藝在表現形式之豐富、雕刻之精細等方麵仍然超越了前代,達到曆史的峰巔。

如太和殿金漆雲龍紋寶座,即皇帝穿朝服所坐的龍椅,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寬158.5厘米。座前腳踏高30厘米。寶座有個“圈椅”式椅背,由金絲楠木製成,上麵刻有 形象生動的蟠龍。寶座“圈椅”由中間向兩側逐漸走低。靠背背板平雕陽文雲龍。

整個寶座從上到下都有相應的花紋圖案,共有13條金龍盤繞。整個寶座外髹金漆,顯得金光燦爛,富麗堂皇,是紫禁城也是當時全國最大、最高檔次的禮製用具。

清嘉慶雕漆有一件帶有款識的《羲之觀鵝圖》筆筒,其刀法、圖案風格均保持有清乾隆時期的特點。

觀鵝圖筆筒通高14.8厘米,口徑10.2厘米。筆筒窄折邊口,平底,附座。筒外壁壓雕山水亭榭、人物樹木。畫麵中清水一池,遊鵝泛波,一老者坐於池畔榭中觀看水中遊鵝,小橋之上有兩人行走,隨行

其後的童子懷中抱琴,是為攜琴訪友之意。

景物雖多,但層次清晰,意境恬淡深遠。器物上刻幾種錦地以示不同的空間。底部髹黑漆,中心鐫篆書“嘉慶年製”4字款。

此筆筒漆層較厚,雕刻刀法精密,棱線深峻有力,紋飾清晰醒目,色澤豔麗。其刀法及圖案風格均保持著乾隆時期雕漆的一些特點。

此筆筒為現知唯一嘉慶款的雕漆作品,對於研究乾隆以後雕漆工藝的發展變化及嘉慶時雕漆的風格特征均極有價值。

清嘉慶以後,雕漆工藝日趨衰落。清光緒時技法失傳,慈禧太後六十壽辰時令蘇州承辦漆器,唯雕漆一項無人能製作。

清代漆器的發展得到了皇帝的推崇,因此在宮內,漆器應用非常廣泛,已經滲透到宮廷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各地官員也將漆器作為重要貢品進貢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