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5.(1 / 2)

宋元明清 5.

集曆代之大成的清代漆器

清王朝在康、雍、乾三朝的工藝美術品,如玻璃器、瓷器、琺琅器、金銀器、玉器、漆器等,無不製作精美,裝飾華麗,體現了清代“康乾盛世”的氣魄和時期特點。

僅就漆器而言,在清朝康、雍、乾時期進入漆器發展的黃金時期。最能代表清代漆器製作水平的是清官造辦處製作的漆器,其中,清代製作的一色漆器有朱漆、黑漆和金漆等。

黑漆與朱漆是漆工藝中最常用的裝飾手法,也是漆工藝中製作最多、最普及的品種。

黑漆與朱漆是伴隨著漆工藝的產生而出現的,清代繼承了這一具有幾千年曆史的傳統工藝,製作了許多黑漆與朱漆的器物。

清代製作的黑漆與朱漆器以具有實用價值的器物居多,黑漆有圓腿書桌、條桌、膳案、香幾、硯盒、捧盒、筆管等;朱漆的有書桌、痰盂、香盒、捧盒等。

這一類漆器雖無任何裝飾與花紋,卻以其優美的造型和純正的漆色取勝。其中清乾隆年間製作的脫胎朱漆盤、蓋碗、盒,是朱漆中的代表作。

金漆就是在器物上貼金的做法。貼金的方法有貼金、上金、泥金。清代以金漆製成的漆器最著名的就是陳設在太和殿象征皇權威嚴、神聖的金漆龍紋寶座、屏風等作品。在清代以金漆為地的漆器製作較多,其上又加其他的裝飾工藝,如描金、描銀、描漆等。

描金漆有黑漆描金與朱漆描金兩種。屬於清早期的描金漆器較

少,雍正、乾隆時期曾製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

乾隆時期的描金漆器不僅數量多、器物造型變化多,而且黑漆描金、朱漆描金兼而有之,也有少數的紫漆描金、罩金漆等。

罩金漆應稱為“描金罩漆”,一般是在描金花紋上再罩一層透明漆,仍可看到描金花紋。這種技法在明晚期漆器中已有,以盤居多。

清代繼承了這一髹漆傳統,製作的器物仍然以盤為主,描繪山水景色,或花卉配以詩句。罩金漆既保護器物的金色不被磨損,又使花紋區別於描金,別具特色。

如乾隆黑漆描金開光方勝式盒,長36.7厘米,寬19厘米,高3.7厘米,雙方勝形。通體黑漆地,施彩金象描金及灑金地花紋。雙盤心均隨形開光,內繪山水人物、亭台樓榭景色,盤邊飾花卉錦紋。

盤外繪菊花、石竺、梅花、牡丹、蘭花等團花紋。盤底髹黑光漆,描金折枝花卉,描紅漆紋理,用筆簡練,花紋工整秀麗。外底中心有雙方圈楷書描金“乾隆年製”雙行款。

在描飾類漆器中,除了描金,還有描漆與描油。描漆是早期漆器中最常使用的漆工藝,即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種色漆繪出花紋的做法,又稱“彩漆”、“描彩漆”。

清代漆器中具有清早期風格的描彩漆有牡丹紋長方幾。清雍正時期的描彩漆作品較多。清乾隆時期描彩漆製品相對減少,帶有款識的作品較少。

漆畫也是描漆的一種,隻是色彩更為單純更為寫意。它是用一種顏色漆在漆地上描繪花紋,再用黑漆、金漆或其他色漆勾描紋理。

描油是以油代漆,在漆器上畫出花紋的做法。描油與描漆的不同處是描油可以調製出任何顏色,色彩變化多,紋飾絢麗多彩。

描金彩漆是描金與描彩漆兩種漆工藝的合稱。清代漆器的特點之一就是多種漆工藝的綜合運用,即在一件器物上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漆工藝。

清代的描金彩漆作品數量比較多,造型豐富多彩,有實用品和觀賞品兩大類。一般均以描金勾勒紋飾的輪廓及細部紋理,以彩漆描飾花紋,既金碧輝煌,又斑斕絢麗。用描金彩漆製成的漆器有盤、盒、杯、瓶、筆筒、幾等。其中盤有葵瓣式、海棠式、菱花式,盒有萬字盒、壽字盒、八角盒、葫蘆盒、六瓣盒等。

戧金彩漆是“戧金”和“彩漆”兩種工藝同時施於一器之上。戧金彩漆有兩種:一種是“戧金填彩漆”,一種是“戧金描彩漆”。

這兩種方法製成的漆器在清代同時存在,都是用“戧金”勾勒出花紋圖案的輪廓及枝葉的細部紋理。

清代最早的戧金彩漆是康熙時期的器物。其中有戧金雲龍紋方幾、戧金雲龍紋炕桌和戧金雲紋葵瓣式盤等。清康熙戧金彩漆作品有的直接在漆地上飾花紋,有的則做成填漆錦紋地,在錦地之上再飾花紋。它們在製作工藝上雖有繁簡之別,但從器物的裝飾效果看,當以後者更佳,似“錦上添花”。

清乾隆時期的戧金彩漆器物造型豐富,裝飾富麗堂皇,並在器物底部依據所飾圖案的內容為器物定名。例如,雙鳳長盒、吉祥圓盤、八仙長盒、鶴鹿長盒、瑞草圓盒、如意宮盒、雙喜方盒、菱花鳳盒、海棠仙盒、萬福鳳盤等。從其所定器物之名可以看出,大都是與長壽、祝福有關的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