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寶石 2.(2 / 2)

“火玉三鬥”表示至少有好幾百枚,說明當時該種寶石的開采量不小。

“光照數十步”說明該寶物具備比較突出的反光能力,但也不排除有誇張的成分。“積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內則不複挾纊,才人常用煎澄明酒”,就是說可以用它來煮飯、取暖、釀酒,這些都是對該種寶石赤紅似火顏色的一種形象化的比喻和想象而已。

《舊唐書》記載:“渤海本粟末靺鞨,東窮海西、契丹,萬歲通天中,度遼水,後乃建國。地方五千裏,盡得扶餘、沃沮、卞韓、朝鮮、海北諸地。”

這裏是說,古代的扶餘在唐以後成為粟末靺鞨的一部。而粟末靺鞨就是粟末水靺鞨,居住於鬆花江流域。粟末靺鞨與居住在今黑龍江流域的黑水靺鞨,在我國史書上統一稱作“靺鞨”。

而在靺鞨居住地域,就盛產一種紅色寶石,而且就以靺鞨族名命名。《本草綱目》中說“寶石紅者,宋人謂之靺鞨”;《丹鉛總錄》中也說“大如巨栗,中國謂之‘靺鞨’”。

宋代高似孫《緯略》引唐代《唐寶記》記載:“紅靺鞨大如巨栗,赤爛若朱櫻,視之如不可觸,觸之甚堅不可破。”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奈曼旗的遼代陳國公主墓中,發現了大量鑲嵌素麵紅寶石的飾品。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玫瑰峰也發現有遼代貴族墓葬的素麵紅寶石。這些發現說明:至少從遼代起,東北地區的紅寶石就已得到開發。

明清兩代,紅、藍寶石大量用於宮廷首飾,民間佩戴者也逐漸增多。著名的明代定陵發掘中,得到了大量的優質紅、藍寶石飾品。

清代著名的國寶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上,鑲有9枚紅寶石。“金甌永固”杯是皇帝每年元旦子時舉行開筆儀式時的專用酒杯。夔龍狀鼎耳,象鼻狀鼎足,杯體滿鏨寶相花,並以珍珠、紅寶石為花心。杯體一麵鏨刻“金甌永固”4字。

慈禧太後極喜愛紅寶石,其皇冠上有石榴瓣大小的紅寶石。她死後,殉葬品中有紅寶石朝珠一對,紅寶石佛27尊,紅寶石杏60枚,紅寶石棗40枚,其他各種形狀的紅、藍寶石首飾與小雕件3790件。

清代親王與大臣等官銜以頂戴寶石種類區分。其中親王與一品官為紅寶石,藍寶石是三品官的頂戴標記。

一種傳說認為戴紅寶石首飾的人會健康長壽、愛情美滿、家庭和諧、發財致富;另一種傳說認為左胸佩戴一枚紅

寶石胸飾或左手戴一枚紅寶石戒指可以逢凶化吉、變敵為友。

山東省昌樂縣發現一顆紅、藍寶石連生體,重67.5克拉,被稱為“鴛鴦寶石”,稱得上是世界罕見的奇跡。另外,在黑龍江省東部牡丹江流域的穆棱和寧安兩地的殘積坡積砂礦中發現有紅寶石和藍寶石,其中的紅寶石呈現紫紅、玫瑰紅、粉紅等顏色,質地明淨,透明度良好,呈不規則塊狀,最大的超過一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