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寶石 9.(1 / 2)

天然寶石 9.

仙女化身——翡翠

翡翠顏色美麗典雅,深深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古典靈韻的象征,巧妙別致之間給人的是一種難忘的美,是一種來自文化深處的柔和氣息,是一種曆史的沉澱、美麗的沉積。

古老相傳,翡翠是仙女精靈的化身,被人稱為“翡翠娘娘”。據說翡翠仙女下凡後,生在風景秀美的我國雲南大理的一個中醫世家,天生麗質,樂施於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緬甸王子被她那美麗的容貌迷住了,於是用重金聘娶翡翠仙女。

自從翡翠仙女嫁給了緬甸王子成為“翡翠娘娘”後,她為緬甸的窮苦勞動人民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為他們驅魔治病解除痛苦,還經常教窮人唱歌、跳舞。

然而,“翡翠娘娘”的所作所為卻違反了當時緬甸的皇家禮教。國王非常震怒,將“翡翠娘娘”貶到緬甸北部密支那山區。

“翡翠娘娘”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那裏的高山大川,走到哪裏就為哪裏的窮人問醫治病。

後來“翡翠娘娘”病逝在密支那,她的靈魂化作了美麗的玉石之王“翡翠”。於是,在緬甸北部山區,凡是“翡翠娘娘”生前到過的高山大川都留下了美麗的翡翠寶石。

翡翠之美在於晶瑩剔透中的靈秀,在於滿目翠綠中的生機,在於水波浩渺中的潤澤,在於潔淨無瑕中的純美,在於含蓄內斂中的氣質,在於品德操行中的風骨,在於含英咀華中的精髓,美自天然,脫胎精工,靈韻具在,萬世和諧。

翡翠寶石通常被用來製作女子的手鐲。手鐲的雛形始於新石器時代,第一功效是武器,然後才有裝飾作用。東周戰國時期的手鐲於後世手鐲區別不大,稱為“環”或“瑗”,漢代為“條脫”或“跳脫”,至明代初年仍有人使用這個名字,“手鐲”一詞是明代才出現的。

在我國古代,玉乃是國之重器,祭天的玉璧、祀地的玉琮、禮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嚴格的規定。

玉璽則是國家和王權之象征,從秦朝開始,皇帝采用以玉為璽的製度,一直沿襲至清朝。

漢代佩玉中有驅邪三寶,即玉翁仲、玉剛卯、玉司南佩,傳世品多有出現。

漢代翡翠中“宜子孫”銘文玉璧、圓雕玉辟邪等作品,都是祥瑞翡翠。唐宋時期翡翠某些初露端倪的吉祥圖案,尤其是玉雕童子和花鳥圖案的廣泛出現,為以後吉祥類玉雕的盛行鋪墊了基礎。

遼、金、元時期各地出土的各種龜蓮題材的玉雕製品就是雕龜於蓮葉之上。在明代,尤其是後期,在翡翠雕琢上,往往采用一種“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圖案紋飾。

清代翡翠吉祥圖案有仙人、佛像、動物、植物,有的還點綴著祿、壽福、吉祥、雙喜等文字。

清代翡翠中吉祥類圖案的大量出現、流行,實際上從一個側麵體現了當時社會人們希望借助於翡翠來祝福他人、保佑自身、向往與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態。至清代,翡翠大量應用,生產了許多的翡翠珍品。

如綠翡翠珠鏈,粒徑0.11厘米至0.15厘米,長49.5厘米,翠色純正,珠粒圓潤飽滿,十分珍貴。尤其少見的黃翡翠項鏈,粒徑0.76厘米至1.18厘米,鏈長73.5厘米,蛋黃色純正,珠粒圓潤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