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陵源 3.
古老珍貴的動植物資源
武陵源地區在第四紀冰川期,未被大陸冰川完全覆蓋,因而成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期的避難所。所以古老孑遺植物得以延續下來,使之成為我國植物區係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遺產保存地之一。
武陵源具有多姿多彩的氣候景觀。其春、夏、秋、冬,陰、晴、朝、暮,氣候萬千。雲霧是武陵源最多見的氣象奇觀,有雲霧、雲海、雲瀑和雲彩五種形態。雨後初霽,先是朦朧大霧,繼而化為白雲,縹緲沉浮。
每當晴天的清晨,一輪紅日在朵朵紅雲的陪伴下,從奇山異峰中冉冉升起;傍晚,伴五彩雲霞徐徐下降,那林立的峰石,在雲霞的沐浴下,更顯韻姿綽約,分外迷人。而冬日雪後,那層層山巒座座石峰又是銀裝素裹、冰簾垂掛,其玉葉瓊枝玲瓏剔透,儼然童話中的水晶世界。
這種氣候有利於各種動植物的生長繁殖。再加上武陵源位於我國西部高原亞區與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的邊緣,東北接湖北神農架等地,西南聯於貴州東梵淨山,各地生物相互滲透。
因此,物種豐富,特別是這裏地形複雜,坡陡溝深,加上氣候溫和,雨量豐富,森林發育茂盛,給眾多物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加上這裏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為幹擾較少,從而保存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成為我國眾多孑遺植物和珍稀動植物集中分布地區。
據考證,千百年來武陵源從未發生過較大的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岩體崩塌或森林病蟲害等現象,證明武陵源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 而又完整的生態係統,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
武陵源是生物寶庫,具有完整的生態係統和眾多的野生珍稀動植物物種資源,植被覆蓋率達到97%,保存了長江流域古代孑遺植物群落的原始風貌,有高達30多米、胸徑近兩米的古老銀杏樹,被稱為自然遺產中的活化石。
還有伯樂樹、香果樹等樹種,區內植物垂直帶譜明顯,群落結構完整,生態係統平衡,屬中國至日本植物區係的華中植物區,是該植物區核心地帶,蘊藏著眾多的古老珍貴植物和我國特有植物資源。
這裏森林覆蓋率達88%。高等植物有3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有700多種。首批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重點保護植物有35種。在眾多的植物中,武陵鬆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形態最奇。
武陵源古木是自然遺產中的活文物,這裏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點。神堂灣、黑樅腦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
生長於腰子寨的珙桐,是國家一級保護珍貴樹木。這些植物種質資源,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它們的生存環境、林相結構及其保護、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課題。
由於自然條件差異大,這裏植物的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生態穩定平衡,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武陵源在動物地理分布上屬於東洋界華中區,這裏森林茂密,給動物的生活、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經初步調查,這裏的陸生脊椎動物共有50科116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單》中的一級保護動物3種,二級保護動物10種,三級保護動物17種。
武陵源動物世界中,較多的是獼猴,據初步觀察統計為300隻以上。當地人叫作娃娃魚的大鯢,則遍見於溪流、泉、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