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為“教育”的文學(1 / 1)

作為“教育”的文學

聲音

作者:李怡

文學究竟是為了什麼?作家總是說“尊重自己心靈的召喚”,政治家總是強調各種“使命”和“責任”,其實都各有道理。關鍵在於,這些個人精神性的追求如何真正具有社會的價值?我覺得這裏至關緊要的是個人的精神探索的成果如何不流於孤芳自賞,而是能夠為廣大的社會所分享。其中,文學“教育”的問題具有特殊的意味。隻有通過“文學的教育”,我們的精神追求才能進入更廣大的社會空間,也隻有通過“文學教育的傳承”,文學自身的魅力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所理解、所接受,而隻有這樣兩方麵的目標都能夠順利完成的時候,文學才可能不再是某種“短期行為”,而成為未來文化的組成部分。

問題恰恰在於,今天的文學教育是否那麼成功呢?恐怕許多人都心懷疑慮,本期“聲音”刊發兩篇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希望這些嚴肅的反思能夠引起所有文學工作者與教育人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