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安排不周到,運動量過大:在組織學生進行訓練過程中,不切實際,不考慮學生年齡和性別特點,不注意學生個體之間的體質差別,也不考慮學生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與水平的差異,而是同樣對待。在練習的安排上,不顧學生技術動作上已經形成的規律,不遵守訓練原則,不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運動量安排不恰當,特別是安排教材過於單一,練習時又過於集中,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多,使局部負荷過大,也是造成損傷的一個原因。安排練習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訓練水平,沒有考慮季節和氣候的特點,同樣也沒有考慮教學訓練環境的特點,沒有仔細觀察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心理反應,沒有觀察個別學生的異常現象等。
學生進行訓練時缺乏安全指導與監督:在教學或訓練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手持器械,或在器械上做練習時,沒有進行安全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甚至沒有必要的保護或幫助等等。例如某中學初一有位女生因穿皮鞋沒有在課堂上進行跳遠練習,課間在征得老師同意後到沙坑練習將關節扭傷,小腿骨折。
青少年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好動、好奇、好勝,表現為好強,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可他們從來就不重視準備活動,不認真去完成準備練習,就盲目地參加到自身偏愛的活動項目中,由於興奮、衝動,活動開始時往往會出現速度過快,力量太大、失去自控,出現不必要的損傷。例如在一次運動會上,一名學生因不聽老師勸告,在試擲標槍時,戳傷一名教師,差一點釀成大禍。還有一個小學生在上體育課進行熱身過程中擅自離隊,被路邊的泥坑絆倒,摔傷導致脾髒破裂,幸虧教師發現及時,送醫院診治才保住了生命。
1.3同學們的心理、狀態不良,不能及時調整
同學有時患病不跟老師說,不舒服也不跟老師講,或傷病初愈造成體力下降,不做及時調整,急於參加體育運動引起損傷,甚至加重病情。如果睡眠、休息不好,過於疲勞或身體機能下降時,其速度、力量、完成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都會有所下降,他們反應遲鈍,造成技術動作不準確,甚至失手,造成損傷。
如果學生心情不好,情緒不高,練習動作時缺乏自信心和積極性,必然會導致動作失敗。有的學生情緒比較急躁,容易衝動,有時過於自信,急於求成,為了表現自己,結果忘乎所以,盲目冒失,也很容易造成事故。
2.事故隱患的預防
2.1首先改善和規範活動場地、加強設備的檢查和維修
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對所屬學校的運動場地、設施的建設和維修進行規劃,每年都要安排計劃,不斷改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舊、亂、差”的局麵,做到運動場地平坦、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經久耐用。必須根據學校規模做到達標、耐用,建設定期進行檢查、實施,嚴格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體育法》等法律規定,嚴禁侵占、破壞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和設備、器材的現象。
2.2教學和訓練、競賽活動必須由學校嚴密組織
教學和訓練、競賽活動必須由學校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日常的體育課教學和訓練、競賽活動,要求認真設計、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格訓練,而且要持之以恒,經常檢查。
a.建立良好教學秩序,必須重視課前準備
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在什麼地方集合、列隊要求、師生間禮儀、體育委員如何整隊,教師都要做明確規定、嚴格執行,不能經常變更、隨意變動。教師和學生必須穿著體育服裝上課,學生不準穿皮鞋、高跟鞋、涼鞋,女學生不準穿裙子上課。
教師要認真製定、執行教學計劃,認真做好備課教案並根據學校場地、器材、設施,認真安排場地,器材、組織教學,課前必須先去巡視教學場地、布置器材、翻鬆沙坑、平整跑道、放平海綿包、規劃出投擲場地和區域,注意安全措施,考慮好每個教學環節的調動和銜接問題,重視教學過程,注意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的有序流動,使整個教學有序、實效、安全。
b.精心組織教學、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製定者、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必須嚴密地進行組織教學、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安排好各項練習要求,注意隊伍調動,合理安排同學的練習數量,不斷巡視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