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民間年畫 11.
八駿圖成就濰坊年畫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武強年畫名揚四海,譽滿華夏。逢年過節,九州六府、天南地北的各地年畫客商如雲湧水聚,常常把個武強南關擠得水泄不通。
那年,在這些年畫客商之中,有一個叫華興的山東濰坊鎮的畫商卻時運不佳,他在武強住了個把月,也沒批發走一張畫。華興愁得茶飯不思,心神不安。
一天黃昏,華興信步走到城南一僻靜的地方,但見不遠處,有一個水塘,灘頭草木蔥蘢,岸邊綠柳茵茵,塘內荷花盛開,白鵝嬉水,景色美不勝收。
突然,一陣馬嘯之聲從對岸傳來,華興抬頭一看,隻見對岸的柳林中8匹駿馬,正在玩耍嬉戲,有的互咬長鬃,有的蹄抵而臥,有的奔騰跳躍,有的啃草飲水。再一細看,這8匹駿馬竟都是寶馬良駒,有赤兔,有烏騅,有玉麒麟……
華興看著看著簡直入了迷,他想:年畫批發不成,買幾匹好馬回去也不錯。於是朝馬群追去,誰知那些馬頑皮得很,人跑馬也跑,人停馬也停,華興追了一程,怎奈追得再快也趕不上這些馬的速度,最後竟將馬追丟了。
第二天,華興想了個好主意,這回他遠遠地看見那8匹馬又在水塘邊嬉耍,不再去靠近馬匹,而是躲在一株大樹後,暗中盯梢,一直等到月上柳梢,終於等到馬群嬉耍地筋疲力盡,慢慢地返回城裏,華興才跟蹤而來,看到那8匹馬進了恒興太畫莊的大瓦門。
華興探明那8匹馬的來路,非但沒有過分高興,反而頓生疑惑。
為什麼呢?因為華興批發畫時經常與恒興太的宋掌櫃打交道,他去恒興太院內多次,從來沒有見過馬,可是眼見8匹駿馬進了院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華興備了一份不輕不重的禮物,以會友為名,來到恒興太畫莊。宋掌櫃也是好客之人,請華興賞花觀畫,熱情備至。
華興敷衍應酬,暗中卻細細尋找養馬之處,最終還是沒有發現一點馬匹的蹤跡。
快到中午的時候,宋掌櫃在客廳擺下了酒席。華興在飲酒敘談之中,突然覺得眼前一亮,隻見北牆正中掛有一幅畫,畫上一共有8匹駿馬,正是一幅“八駿圖”,那馬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簡直跟真馬一樣。
這不正是華興在城南水塘邊發現的那8匹馬嗎?華興這才如夢方醒,心中暗道:人都說武強年畫一年鼓(變成真的)一張,光聽說過,沒見過,原來是真事兒啊!牆上這“八駿圖”正是一幅“鼓”了的畫,要是得到這幅畫,那可是天大的造化。
想到這裏,華興不露聲色,隻是千方百計地和宋掌櫃拉近乎,兄長哥短,滿口都是敬佩之詞,把個宋掌櫃誇捧得如騰雲駕霧一般。
最後,華興提出了要買下“八駿圖”。宋掌櫃幾杯老酒落肚,更添幾分豪爽大度之氣,對華興道:“今天我把這幅畫送給你了,分文不取!”
華興一聽這話真是大喜過望,急忙起身道謝。
就這樣,華興得了寶畫“八駿圖”。華興懷抱寶畫,走出“恒興太”畫莊。回到客店裏,隻恐寶畫有失。第二天一大早就離開武強,回山東去了。
華興回到濰坊老家以後,將“八駿圖”掛在家裏,天天盼著那畫上的寶馬下畫來。
至第三天早晨,華興發現那畫上的寶馬沒有了,心想那馬一定是到野外戲耍去了。
於是,華興就請來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幫助他尋找那8匹寶馬。誰知一直找了七天七夜也沒找到,把個華興急得鬧了一場大病。
在病中,華興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位白發長者,自稱“畫仙”,告訴他那8匹寶馬早已回老家武強去了。還告訴他,華夏九州該有四大畫鄉為世人仰慕,現在武強年畫已經占去一席,還應有3處畫鄉興起,問他願意不願意為此效力。
華興病好之後,按照夢中那位畫仙的囑咐,帶領自己的兒孫,三下河北,到武強學習年畫製作技藝,最後終於成為濰坊年畫的創始人,讓濰坊年畫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年畫之一。
當然,這隻是個傳說故事。在曆史上,山東濰坊年畫起源於寒亭南的楊家埠村,是楊氏老祖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間由中華文昌祖庭的梓潼帶往山東濰縣楊家埠的。
1568年後,楊家埠年畫藝人創立了恒順、同順堂、萬曾城、天和永4家畫店。剛開始的時候,楊家埠民間木版年畫題材比較狹窄,以刻印神像年畫為主。當時,為了迎合民間迷信信仰的要求,主要繪製《灶王》《門神》《菩薩》《玉皇》等。
在繪刻方麵,一部分取法於宗教木刻畫,如《三代宗親》《神荼鬱壘門神》等;一部分取法於小說、戲曲、科技書籍插圖,如《民子山》《男十忙》《二月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