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多媒體在農村語文教學中的應用(1 / 2)

談多媒體在農村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在線

作者:溫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應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農村學校受條件所限,教師多數時間僅憑借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小黑板、一幅掛圖進行教學,很難將課文裏的抽象內容、情感、意境表達出來,很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欲望。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農村教育教學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實物展台、投影儀、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漸進入了農村課堂,為提高農村語文教學水平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下麵,我就多媒體在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為何用——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手段之一,對語文教學起到的輔助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各種教學媒體都有其優缺點,盲目否定多媒體教學是不可取的。那麼,如何將多媒體手段更好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1.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有助於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有著很強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能通過圖文、動畫、音響、色彩等多種形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其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更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我就是先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歌曲《天堂》引學生入境,再由課題引學生入情。然後,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粗略感知其變化;最後,讀文字,細細體驗其變化。學生心靈受到震撼,自然地分析變化原因,激起對人類行為的譴責與痛恨。直觀的圖片欣賞與感性的文本朗讀相結合,多形式的朗讀展示與開放的評價指導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自然、流暢、生動。

2.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可有效擴展時間、空間,並補充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多媒體以其形、聲、色、意相結合的優勢,創設情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拓展了空間、時間。我在教學《吆喝》時,展示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在聽各種吆喝聲的同時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搜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3.多媒體教學有利於實現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在《探索月球的奧秘》的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我設置了“月亮奧秘”和“月亮文化”兩大活動目標,其中“月亮奧秘”下設月相、月與潮汐、月亮與人類生活等小目標。學生可自由選擇目標,完成資料搜集,然後以講述、表演等形式與同學共享搜集來的資料,最後通過選擇作文、繪畫等形式完成課外拓展。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教師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怎麼用——多媒體與語文的整合

目前,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農村課堂的運用尚處於探索階段,若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則必須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相統一,在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1.多媒體與字詞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教學可通過比較練習、形象記憶、聽讀練習等多種方式,有效地完成字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