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盛宴——飲食文化 7.(1 / 1)

饕餮盛宴——飲食文化 7.

台灣地區的別樣飲食習俗

在台灣,流行在中秋節吃芋頭,事實上,台灣的人們對芋頭有著一種極為特殊的感情,並且擬人化地把芋頭分為芋母、芋子、芋孫,作為一種親情的象征。

於是,家家戶戶購芋頭,做芋餅、煮芋飯、蒸芋、烹芋湯、搗芋泥、炸芋棗等,簡直可以拚成一桌芋頭全席,這也可以說明台灣人近乎到了沒有芋頭不成節的地步。

台灣高山族雅閏人對芋頭更是崇拜至極。中秋節期間,如果新船下水必須把自家種的芋頭搬上新船壓艙,視芋為“魚”“餘”,之後的忌日再把芋頭從船廠上搬下來分贈親友近鄰,借此作為一種迎接豐收兆頭。

在台灣的民謠中也有不少唱到芋頭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天烏烏要下雨》就唱道:

天烏烏要下雨,阿公扛鋤頭去掘芋……

但是,也有一些人家會在每年的中秋節晚上,蒸一鍋芋頭,在賞月時,全家人先吃芋頭後吃月餅,並在剝芋皮時說“剝鬼皮”,據說這樣能“避邪”。

還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生計。

在高雄,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初長最嫩的時候。因此,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

在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菜餅。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味道香脆爽口,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根據清代高拱乾的《台灣府誌》記載,月餅還是以前台灣學子用來占卜自己未來功名成就的道具呢!清代以八月十五為秋闈,即鄉試第三場考試的日子。 所以月餅也取了一些和科舉功名相對應的名字。含狀元、榜眼、探花餅各一,會元餅四,進士餅八,舉人餅十六,秀才餅三十二。

參加占卜的學子輪流以6個骰子擲入碗中,各視其點數之多少,來預測其功名的高低。“博月餅”就是為了取狀元奪魁的好彩頭。

除了吃月餅,還吃柚子,柚子與“佑子”諧音,含有吉祥之意,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成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如此美味的盛宴,總會讓人食欲大漲,但是,在中秋的飲食方麵,是很有些講究的。秋天是盛產螃蟹的季節,是很多喜愛海鮮的饕客嚐鮮的好時機。但是螃蟹性冷,吃螃蟹的時候最好趁熱吃,並且多沾一些薑酒類的食品,以去其寒。

吃甜味月餅飲花茶,吃鹹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酸味水果配月餅,如獮猴桃、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這些水果能對高脂肪、高蛋白物質的代謝起到抗氧化作用,從而保護心腦血管。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吃月餅應注意要“先鹹後甜”。如同時有甜鹹兩種月餅,要先吃鹹的後吃甜的,否則就品嚐不出月餅的味道來。吃月餅時最好配以茶水,邊吃邊飲。這樣既能解油膩、防口幹,又有助興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調劑飲食,增進人的食欲。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但是,切記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