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5.(1 / 2)

雕塑的學習指導 5.

根雕的製作工藝

1.根雕的選材。

根雕創作的根材,主要是兩個來源:一是揀。從山坡上、道路旁、梯田邊揀;從農家的柴火堆和園林丟棄的樁頭、廢根中挑選。二是從市場上選購。一到春天,花木小市上有出售花木盆景樁頭和樹根的,花錢不多,得來較易,既省時又省力。

有些剛剛從事根雕創作的愛好者認為找根就是自己去挖,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做要毀壞樹木或破壞水土保持,有損於自然環境,同時也是事倍功半或徒勞無功的。根長在地下,什麼樣不知道,往往費很大力挖出來,卻沒有可以利用的形態。

尋找根材的過程,是運用生活經驗和藝術修養尋找創作題材的過程。但尋覓根材也不能沒有重點。根藝家的共同經驗是:奇特的根往往生長在環境最險惡、最艱苦的條件下。

正是這些艱苦條件的限製,根才長得奇形怪狀。因而到山區、林區、懸崖峭壁處、溝壑邊尋覓,易有收獲。相反在平原上、沃土裏生長的根,則很少有奇特形態,到這類地方尋覓不易有獲。因此,要根據各自的生活環境,確定尋根的重點方向。

2.根材的幹燥。

根材選好後,為避免根材變色、變形、腐朽和開裂,需將濕度較大的根材進行適當的幹燥處理。這是製作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根材的幹燥方法,大體上分為人工幹燥和自然幹燥兩種。

人工幹燥辦法很多,如火烤法、蒸氣烘幹法、水煮法、電熱烘幹法、爐烘幹法以及物理輻射烘幹法等等。特別是業餘作者因受家庭條件限製,為了使根材幹燥適度,盡快達到製作要求,一般都采用水煮法,並且可與根材除皮同時進行,它適用於可放入容器內的小型根材。

水煮的時間大約5小時。經過水煮的根材,不僅得到了幹燥,同時也能去掉表皮,有助於殺菌滅蟲。

采用烘幹法,可在地麵上挖一個1.5米深的坑,坑內放5厘米厚的鋸末木屑,並用火點燃,讓鋸末形成“死火”(不能成明火燃燒),再將根材搭在距離鋸末“死火”約9厘米高處的坑沿上,碼成網狀,根材上遮蓋一層濕苫布或濕葦席。

當坑內鋸末木屑“死火”燃燒熱氣上升,烘燒根材約2小時之後,揭開遮蓋物將根材翻動後再烘,經過幾次檢查和翻動,直到根材被烘烤均勻為止。在烘烤檢查過程中,要注意避免根材被烤壞或起火。這種辦法適合較大型根材的幹燥。

自然幹燥法,是將根材放置在露天或倉庫以及溫室、地道、走廊、車棚或牆後等處,在空氣中進行幹燥。應防止雨淋和日曬,一般都放置到背陰通風處,空氣要流通,但又不能使空氣流通過於劇烈。幹燥過速,容易使根材出現裂紋和變形。

自然幹燥是根藝作者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簡易的方法,隻要把尋覓來的根材放在通風陰涼處,讓其慢慢地自然陰幹即可使用。

3.根材的去皮。

根材在製作時,為了滿足突出作品主題思想的需要,有的需要除皮,將根材的自然紋理、色澤和質感顯露出來,以增強作品的美感,提高觀賞價值。

根材在自然幹燥前去皮,其方法多種多樣。有人采用水泡法,使根皮膨脹後脫離木質。有些樹種的根材一般水泡2~10天後,用刀除去外皮,再水泡一天後用鋼絲刷在水中刷洗,直到完全將皮除淨為止,再放到背陰處晾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