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學習指導 5.(2 / 2)

在福州地區,有人采取腐爛法去皮。將根木放在活水中或埋在泥土中4~6個月,可使根皮腐爛,並能防止裂紋、蟲蛀。浸泡時要注意翻動檢查。浸泡時間的長短,以根皮腐爛到可以脫落為止。

濕皮去掉後,放到陰涼處陰幹即可。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陽光下曝曬。陰幹後的根材紋理清晰,木質色彩美觀。

4.根材防菌防蟲。

在根藝創作和製作中,要注意防止根木材料在抵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中可能受到的損害,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自身的天然性能和表麵形態之美。

根藝作品能否保存久遠,取決於根材自身的腐朽因素和根藝作品的製作條件。根藝作品在良好的條件下製作,可能保持數千年,而在不良條件下製作,幾個月即可損壞。

5.根藝作品上色。

根藝作品在製作工藝處理上,大多比較重視上色,使其光怪陸離,多姿多彩。常用的有棕色、黃褐色、梧桐樹皮色、仿紅木色、仿古董色和原木色等,根藝作品上色,常見的有三種方法:一是補色法,二是仿古上色法,三是保持自然色。

(1)補色法。有一些根木由於受真菌的侵害,或化學、物理等因素的影響,表麵顏色變得有深有淺,在製作根藝作品時,應適當加以補色,使顏色統一。

還有的根木出現病態,長出許多較深顏色的斑點,這是遭受蟲害所致,需要除斑補色。補色顏料種類很多,天然礦質顏料、化學顏料(即繪畫顏料或工業染料)都可運用。具體補色時,要仿照根木本身色澤的深淺,將顏色調製適合後再往上補。

(2)仿古上色法。中國的仿古根藝作品,早期出於北京、浙江和福建一帶。根藝仿古上色,一般要根據根材木質堅韌程度、幹濕程度的不同,用色的多少以及上色的方法也不同,要因材施色。

在用色上,一般都是以茶褐色為基調運用色調的深淺明暗變化,構成根藝作品的古樸色調,在顏料的選擇上,也要因材而異,過去多用天然顏料,即礦質顏料。

現在有的根藝作者用“紅樹皮”搗碎煎熬出濃汁,當作仿古色,有一種自然美的古樸味。也有人利用現代化學顏料,如中國畫顏料、水彩顏料或工業上使用的染料以及木質家具使用的顏料等等,經過調配後使用。無論使用什麼顏料,隻要達到仿古色效果,達到作者的仿古表現要求即可。

(3)保持自然色。一件根藝作品在製作工藝處理時,是上色,還是保持自然色,要因材而定。如果這件作品的根材色澤很好看,紋理清新,就應當保持自然色,不必另上顏色,否則會弄巧成拙。

按照作者的創作要求,進行嚴格的工藝處理,是為了讓自然色體現得更充分,更完美。如在局部作適當補色,以彌補作品根材顏色的某些缺陷和不一致。另外,在上漆或燙蠟時,應注意選擇無色的漆和蠟,使根材的木質紋理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