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藝活動的組織(1 / 3)

棋藝活動的組織

一、棋藝的定義和修養

1. 棋藝的定義

棋藝是指象棋或圍棋的本領與技巧。棋藝相對來說,是建立在已有一定水準的棋手之上,在對局的同時,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氣質、性格,從而達到雙方棋手的內在溝通,而不是輸贏。棋藝應該是棋技的升華。棋藝應該是形而上的一部分,更傾向於道的一部分,換句話說,棋藝反映的應該是對弈者的人生修養,而不是簡單的棋類技巧。

2. 棋藝的修養

我們常說,棋如其人。就是說一個人下棋的風格就像他的為人處事一樣。比如說,某人性情急躁,那麼,他下棋時,常常也會急功冒進,不計後果,最終一敗塗地。

再比如說,某人一向深思熟慮,辦事謹慎,那麼,他在三尺棋枰之上,一定也會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展示其大將風範。那麼,作為一個棋手,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棋藝和修養呢?

下棋,講究的是拚搏精神,視輸贏同兒戲,那麼人們與之對弈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棋枰征戰,重視的是全局之勢,一著之先,如棋者不爭強好勝,不能在對攻中搶先製敵,下棋就毫無意義了。不過,話又說回來,輸贏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性的。一個真正的棋者應該明白,輸贏的最終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修身養性。

一個棋者在經曆了多次的成敗得失之後,最終必然領悟,下棋的關鍵在於把握自我的心態。隻有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使自己的心始終平靜如水,在優勢的情況下不驕不躁,在劣勢 的情況下沉著冷靜,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對手心理上的弱點加以打擊。

隻有做到了這一點,在我方優勢時才能步步逼近,攻不忘守,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令對手手忙腳亂;而在我方劣勢時則會不慌不忙,沉著地捕捉戰機,利用對手求勝心切的心理,抓住漏洞積極予以反擊。

所以,要成為一個真正的高手,就要做到心靜如水,處變不驚,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

要做到這一切,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強自身棋德的鍛煉和修養。隻有道德水平提高了,心態光明磊落,才會鎮靜自若。

要提高自身的棋德修養,就必須擁有容人之量,擁有博大的胸懷。一個擁有精深棋藝的高手,和他擁有博大的胸懷是分不開的。隻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謙虛好學,不恥下問,胸懷自然博大,加以多鑽研棋書,多參加比賽,多拜訪高手,棋藝就慢慢提高了。

棋品如人品,隻要堅持不懈,執著求索,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不斷地加強自身棋德和棋藝的修養,最終必然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二、棋的種類和曆史

1. 棋的種類

下棋是一項由對弈雙方進行智力競賽的體育項目,棋的變化複雜、令人趣味濃厚,工作和學習之餘參加棋類活動,不僅能豐富我們的業餘文化生活,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鍛煉思維能力,培養機智沉著、靈活應變的意誌品質。

對於棋手來說,手舉棋子對弈,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能夠開發智力,修煉美好的品質。棋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軍棋、跳棋等很多種,其中尤以中國象棋和圍棋最為普及。

本書主要介紹象棋、圍棋兩種棋的入門知識和基本戰法。

2. 棋的曆史

象棋的曆史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曆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據象棋的形製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

早期的象棋,棋製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兩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

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置對方於死地。

象棋是由兩人輪流走子,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的一種棋類運動,有著數以億計的愛好者。它不僅有利於豐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於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辯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誌。

唐代以前,象棋隻有將、車、馬、卒4個兵種。宋晁無咎的“廣象棋”有棋子32個,與現代象棋棋子總數相同,但不知道棋盤上有無河界。

宋、元期間的《事林廣記》刊載了兩局象棋的全盤著法。明、清時期,棋書出版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適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晉楨的《桔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譜》和張喬棟的《竹香齋象戲譜》更為著名。

1956年起象棋列為我國國家體育項目,近年來,在全國性比賽中,除男子個人賽,又先後增加了男子團體、女子個人、女子團體等比賽項目。成績優異的棋手由國家體委授予“象棋大師”和“特級大師”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