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配齊配足消防器材,包括滅火器、火災事故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誌等。

5電器線路鋪設必須符合規範要求,穿管到位,使用大功率電器時,應與可燃物保持足夠距離。

6製定切實可行的應急疏散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保持疏散通道通暢。

7營業人員應做到“三懂三會”,即:懂得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懂得預防火災的措施、懂得撲救火災的方法;會報警、會使用消防器材、會組織人員疏散。

山林與旅遊景點的防火

1燃放煙花爆竹要按照國家規定在指定的時間和場所。

2教師和家長帶孩子外出野遊、打獵、放牧、采藥時不要帶火種進山,更不準在山林地區吸煙。

3不要隨便亂燒垃圾。

4學校組織學生到山林地區旅遊時,嚴禁組織野炊、篝火等活動。

旅遊住店勿忘消防安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節假日期間外出旅遊已成為現代都市人的一大時尚。旅行期間住賓館酒店是免不了的事,要想平平安安地度過出行的那幾天,住賓館酒店時重視消防安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旅途勞頓,晚上休息時睡得比較沉,萬一發生火災大都措手不及。其實,大多數上等級的賓館酒店都有一些與消防安全有關的設計,這些設計都是為應急時所設置的。熟悉它們的位置、用途和功能,在緊急情況下將能助你一臂之力。

熟悉賓館住宿指南,留心周圍消防設施。當你進住賓館酒店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是瀏覽一下住宿指南或客房電話簿。通常住宿指南上都印有常用的電話號碼和賓館酒店內部的應急電話號碼,熟悉這些號碼絕非多餘之事,萬一發生火災或其他緊急情況,隻要通過電話就能實現與消防控製室或總台的通話,不至於束手無策。

第二件要做的事是必須留心一下客房內外滅火裝置的設置情況,諸如滅火器的擺放位置,消火栓和自動噴淋裝置等。室內消火栓是賓館酒店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滅火設施,熟悉它的位置、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可在撲滅初起火災時發揮重要作用。據統計,在樓房初起火災撲救中,消火栓的使用率達85%以上。

一般在每個防火分區或每層樓的樓梯出口處有一個比較醒目的紅色盒樣裝置,它便是火災報警裝置,分手動和自動控製方式兩種。發生火災後,手動或自動啟動該裝置,便可以迅速告知消防控製室某方位起火或可以直接啟動消防泵,實現區域噴淋滅火。

看懂安全通道示意圖,掌握應急疏散指示牌。隻要你稍留心一下便會發現,在居住的房間門背後,都貼有一張印有本樓層平麵圖的圖紙,即所謂的逃生路線圖。在這張圖紙上,對本房間的位置和房號都清晰地作出標誌,同時有一個箭頭(通常是紅色)自房間的位置沿走廊指向最近的疏散部位。

逃生路線圖是客房設計中必備的,它雖不起眼,但在發生火災等意外事件的時候,熟悉它的人會比較容易找到逃生線路。因為危急關頭,人們往往冷靜不下來,如根本沒有看過圖,就很難找到逃生線路。因此,入住賓館酒店後千萬不要忘了看懂安全通道示意圖。

應急疏散指示牌是鑲嵌在牆壁上的畫著人奔跑樣式的綠色長方形指示牌。在夜間或照明電源被切斷的情況下,這些接有應急照明的綠牌子會顯得異常明亮,能夠在關鍵時刻引導人們以最便捷的路線找到出口。

通常,在公共場所的門上方,都有一塊這樣的顯示牌,它表明應從這裏出去;而在走廊裏,這樣的顯示牌又設置在牆的下方。這是因為發生火災時,為了防止有毒氣體和煙霧的侵襲,要求人們應該俯身或匍匐前進逃離現場,指示牌位於距地麵一米以下的地方便於人們隨時都能看到。

備些應急逃生工具,學會應急逃生方法。旅行時不妨帶一把小剪刀和一把微型手電筒,一旦遇上火災,可用剪刀將床單或窗簾剪成能承受一定重量的布條來代替繩索逃離火災區;微型手電筒可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發揮照明和報警等特殊作用。

應急逃生的方法有很多種,這裏介紹幾種常用的逃生方法:

1利用門窗逃生。大多數人在火場受困時都采用這個辦法。利用門窗逃生的前提條件是火勢不大,受困者較熟悉燃燒區內的通道。具體逃生方法是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濕裹住身體上身衝出受困區,或者將繩索或代替繩索的布條一端係於窗戶的橫框或室內其他固定構件上,另一端係於逃生者兩腋和腹部,將其沿窗放至地麵或下層窗口。

2利用時間差逃生。在火勢封閉了通道時,可利用時間差逃生,具體方法是:緊急疏散至離火勢最遠的房間內,在室內準備被子、毛毯等,將其淋濕,采取利用門窗逃生的方法,逃出起火樓層。

3利用管道逃生。房間外牆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時,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婦女、老人和小孩。

4利用空間逃生。在室內空間較大而火災占地不大時可利用這個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將室內的可燃物清除幹淨,同時清除與此室相連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對門窗的威脅,然後緊閉與燃燒區相通的門窗,有條件時可用水浸濕門窗,降低溫度,同時防止煙霧和有毒氣體進入,等待火勢熄滅或消防人員的救援。

不管采用何種逃生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火場中或有煙霧的室內行走應盡量低身降低高度前進,防止有害氣體引起窒息;在逃生途中應盡量減少所攜帶物品的體積和重量;要正確估計火勢的發展和蔓延趨勢,不可盲目采取行動;切忌僥幸心理,先要考慮安全及可行性後方可采取措施;逃生、報警、呼救要同時進行,不能隻顧逃生而不顧報警與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