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製力差、意誌薄弱的人禁不住誘惑,鋌而走險,從此走向性犯罪的深淵。媒體已披露過多起網民因長期迷戀網絡色情而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性犯罪的案例。
3網絡色情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網絡色情文化強調人類性行為中的生物性,忽視人類性行為中的社會性,它著重渲染的是色欲,描述的是形形色色的性變態或性犯罪,會逐漸摧毀人們的道德倫理結構。由於網絡色情傳播的是一種扭曲了的性資訊,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性倫理、性審美和自我觀念。從中獲取信息的青少年往往易於接受婚前或婚外性愛的觀念,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婚外性關係在表達愛情方麵不甚重要,甚至認為相愛的人在婚前克製性行為是違反自然的。在兩性關係上,不少人把性行為視為純粹個人的私事,崇尚個人感受,在性問題上拒絕法律、輿論的幹涉,性行為的製約準則僅以隻要兩廂情願隻要不是性犯罪為度,明顯缺乏對社會、對他人應有的責任感,性法製、性道德觀念淡漠。
4危及網民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
一些有組織的色情製造、傳播者利用網絡聊天室誘騙網民提供各種有償的性服務(為別人或為自己),不僅是明目張膽的犯罪,對網民的人身安全甚至是性命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在南方某省就發生一起犯罪團夥利用網絡聊天室誘騙女性賣淫的惡性事件。而一些個人犯罪分子則利用聊天室與網友進行“網戀”“網婚”,時機成熟時約請見麵。網絡色情對執迷不悟的網民的人身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一些網民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四、網絡色情的預防
那麼,網民應該怎樣防範網絡色情的毒害呢?我們認為,整個社會應該共同行動起來,旗幟鮮明地對網絡色情進行堅決的打擊與取締。具體做法如下:
1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網絡色情的監督與打擊的力度
與對傳統的紙質、音像方麵的色情製品的打擊相比,政府職能部門對網絡色情的打擊力度明顯不足。這種情況,一方麵與政府職能部門對網絡色情危害性的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麵也與前麵提到的網絡監管困難有關。政府職能部門一定要把監督與打擊網絡色情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對色情製造、傳播團夥及個人進行嚴厲的懲罰。
2整個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打擊網絡色情
打擊網絡色情決不僅僅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法律的事情,它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網絡色情的跨時空特點可能使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因此,要發揮整個社會的力量,尤其是依靠廣大網民的力量。政府職能部門可以設置各種舉報電話或網站,方便網民對色情網站或網頁進行舉報。對舉報的色情網站或網頁給予堅決的封堵、查處,對經營色情網站或網頁的團夥或個人進行堅決的打擊。
總之,整個社會都應該高度重視網絡色情的嚴重危害性,建立多渠道的網絡犯罪報案係統,完善網絡行為的監管機製,營造一個使網絡色情無處容身的健康的網絡世界。
3網民應自覺抵製網絡色情的誘惑
網絡色情的製造者、傳播者固然可惡,應受到嚴厲懲罰,但眾多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對網絡色情信息、色情服務的狂熱追逐就說明了有些網民自身素質的低下。
2001年11月22日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公約明確提出了“五要五不”: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作為新時期的網民,要自覺遵守“網絡文明公約”,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堅決抵製網絡色情的誘惑。
預防網絡犯罪
一、從源頭上構建健康綠色的互聯網
要加強網絡管理,製定統一、專門的互聯網管理法律製度,切實加強網絡信息管理和相關的組織管理。
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開辟和建設綠色網站,可以通過學習、就業、交友、心理谘詢、法律援助等網民感興趣的、能切實為網民服務的形式,開辟更多的為網民所喜聞樂見的網站。
通過綠色網站,使網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占領網上思想教育的陣地。切實加強對網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淨化網絡空間,為網民的營造好的網絡環境。
要對“黑網吧”進行全麵整頓,取締非法網吧,設立監督電話,聘請社會監督員,對群眾舉報問題嚴重的網吧,嚴加治理,使網吧業走上更加規範的道路。加大對網吧經營者的培訓和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大力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經營者在網吧經營中學會知法、守法和用法。
二、加快社會化進程,提高網民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
針對部分網民逃避現實的傾向,要教育他們分清虛擬社會和真實社會的不同,向他們分析社會的複雜性和存在的某些不足,鼓勵他們勇敢地直麵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問題,丟掉幻想,積極投入到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去。
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網民之間、網民和社會之間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有條件的應該建立網民的心理谘詢機構,對有心理障礙和人際交往障礙的網民進行心理輔導,克服障礙。加強網民組織建設,消解虛擬組織對現實組織的衝擊。網絡社會存在大量的虛擬組織,有社交類、消費類、職業類、娛樂類、學術類等等。
網絡組織既有健康的、利於網民發展的類型,也有不健康的、帶有反動色彩的不利於網民的類型。它們基本遊離於有效管理之外,對現實社會中合法的、健康的組織形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是,隻要我們主動地去了解各類網絡組織,與其加強聯係,並以有效的方式介入他們的運作、管理,各種虛擬組織可以為我所用,也可以通過網絡形成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健康組織。
三、加強網絡道德建設,開展網絡道德教育
鑒於網民道德弱化的現象十分突出,必須加強網上的道德建設,這是一個嶄新的和極其重要的課題。
首先,網絡是個新生事物,網絡社會的倫理規則處於建設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建議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和探討網絡倫理規範,明確各種網絡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責任以及網絡道德的基本原則,形成網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構建和規範網絡倫理,為網絡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
其次,必須加強對網民的“網德”教育,要讓他們懂得,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一樣,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規範,網絡才能夠正常運轉,不能因為網絡的隱蔽性而忘記了起碼的行為規則,上網時要文明、自尊自重、嚴格遵守網絡秩序,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要增強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指導他們學會選擇和識別,鼓勵他們進行網絡道德創新,提高個人修養,養成道德自律。
各種網絡技術傳授部門,各級青少年宮開辦的計算機培訓班,在進行網絡技術訓練的同時,也要加強網絡道德訓練,增強網民網絡道德觀念,規範網絡道德行為。新聞媒體要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對網絡道德的宣傳,把網絡道德納入到社會道德體係中。
四、加大網絡立法力度,預防網絡犯罪
法律規製,是網絡文明的硬性保障。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同樣離不開法律的外在規製,否則這個“虛擬社會”就可能出現秩序紊亂的現象。
實踐證明,網絡立法勢在必行,健全互聯網管理的各種法規,培養青少年網民的網上法律意識,建立和完善與網絡社會相應的法規條文,是建構網絡文明工程的現實需要。建立和完善與網絡社會相適應的法律法規,一方麵規範全體網民的網上行為,另一方麵對網上行為立法,借此保護他們不被有害信息侵害。
通過立法,建立新型的信息自由原則,即個人的信息自由不能建立在妨害公共信息自由和國家信息安全的基礎之上,有關部門應該而且必須采取有限度的措施將信息網絡置於有效的控製之下。
在遵守國家有關網絡信息方麵的法令法規的前提下,製定一些有效措施。比如互聯網登記製度,通過登記以保證對網絡的有效控製;比如電子審查製度,對來往信息尤其是越境數據進行過濾,將不宜出口的保密或寶貴的信息資源截留在國內,將不符合國情的或有害的信息阻擋在網絡之外。此外,還應建立並完善聯網電腦的管理製度,確保強化聯網電腦的安全使用等等。
五、采用打擊與防範,教育與引導的綜合治理方式,有效減少和控製青少年的涉網犯罪
網絡犯罪是全社會的問題,要立足教育和引導,重在預防,通過綜合治理防範是預防網絡條件下犯罪的根本途徑。進行網絡犯罪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他們涉世不深,可塑性較強。對於受到網絡不良文化影響而違法犯罪的青少年應當重在教育與引導,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更需要注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我國對這類犯罪的方針是教育幫助為主,司法懲處隻是在必要的情況下,有限製地使用。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青少年的涉網犯罪行為。
網絡社會已經悄然而至,像任何新技術的出現一樣,網絡時代的來臨必然給社會帶來一定的衝擊。正視網絡對網民產生的影響,限製網絡可能產生的負麵效應是網絡建設和規範發展的當務之急。網絡引起的犯罪需要廣大青少年工作者及時研究,同時更應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在網民接觸、利用網絡過程中,家庭、學校應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國家、社會應當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共同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