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體溫,使肌肉、肌腱的供血充分,預防肌肉撕傷及肌腱斷裂;

增加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的柔韌性;

促使身體內部各功能器官進入運動適應狀態,有效預防運動創傷發生;

充分發揮機體運動功能,提高運動效果和運動成績。

3準備活動的內容

準備活動一般有快走、慢跑及原地連續性徒手體操等全身性活動形式。這些活動能使四肢關節活動度加強,有助於一般性運動能力得到提高。在此活動之後,最好再做一些與主項運動內容有關的模仿練習動作,這樣可促使大腦皮質中的運動中樞興奮性達到適宜水平,身體狀態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提高運動效果。

準備活動持續時間的長短、強度的大小,應根據運動者年齡、身體情況、訓練水平等作相關調整與正式運動之間有1~3分鍾的間隔較為適宜,也可不休息直接進行鍛煉,切忌準備活動後休息時間過長而失去作用。

體育鍛煉中的安全措施

體育鍛煉中的安全措施,最重要的是自我保護。由於鍛煉的目的是維持和增進健康,因此盡量避免運動量過大的現象出現。下邊是在體育鍛煉中常見的幾個症狀。

一、呼吸困難症狀

對於還未適應運動的人,在運動剛剛開始1~2分鍾即感到呼吸困難,常使運動無法再繼續下去。其大部分情況都是在呼吸、循環的氧氣運輸能力還沒有充分提高之前,致使無氧供能的能量枯竭或血乳酸顯著升高。努力克服此症狀,對運動鍛煉是有一定意義的。此時可中止運動,休息數分鍾使身體恢複平靜狀態之後,再接著從輕運動開始練習。

一般人隻要運動強度不大,是可以順利從無氧過程過渡到有氧過程的。10~20分鍾的運動也能簡單地完成。若在5分鍾以內有呼吸困難症狀者,可考慮該運動的強度過大,不適宜進行。

二、腹痛症狀

跑步中常發生的腹部疼痛症狀,原因很多,但大多是由於運動和胃腸痙攣或肝脾淤血引起的。胃腸痙攣多由腸內儲積廢氣所致,某些食物在胃腸道內發酵而產生一些廢氣,另外,進食過飽或過多飲用碳酸性飲料也能引起腹痛,再者是由於進食、進水、吞咽唾液時帶入食管的冷空氣刺激所致。

肝脾淤血引起的腹痛主要是以脹痛為主,這是由於機體進入運動狀態後,循環器官(心血管)功能沒有立即適應,導致心搏量相對較少,引起靜脈血在肝脾內一時性的淤滯。

當腹痛發生時,中止運動或減慢運動速度,即可自然消除疼痛症狀。容易發生腹痛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調節食物結構,宜食用容易消化的營養食品,並養成每日早晨大便的習慣,還要有必要地控製運動前、運動中的碳酸性飲料的攝入量。

還要認真對待準備活動,使機體逐漸進入運動狀態,在跑步中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隻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還要根據運動量來調整呼吸的節律及深度,總之,應避免腹痛發生,保證運動的順利進行。

三、胸悶症狀

運動中還常有胸前區發悶、發脹、發痛等症狀發生。這是因人心髒缺血所引起的心疼痛或冷空氣刺激支氣管而引起的氣管痛症狀。心前區疼痛者大部分人有冠狀動脈硬化症,此外心髒肥大或貧血者也容易並發此症,過去認為,運動時所產生的心前區疼痛症狀,對機體是有害的。

現行的研究表明,除特別嚴重者以外,一般是不必擔心的。隻要不引起其他臨床症狀,是可以進行適當運動的。而且,運動還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於支氣管疼痛症狀,可通過間隔運動使其自然消失。若在運動中發生幹咳症狀,要調整呼吸方法使其緩解,寒冷季節還應加戴口罩進行運動,以防止寒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四、下肢疼痛症狀

運動所引起的下肢疼痛有各種各樣的症狀,根據症狀的不同,處置方法也各不相同。

長期不運動者,初次參加運動時,次日可感到小腿(小腿一頭肌)和大腿(股四頭號肌)部位的大部分肌肉疼痛。這是由於激烈運動導致乳酸積累,從而引起肌肉細胞膨大或滲出性無菌性炎症所引起的疼痛,不需做任何特別的處理,1~2日即可自然消失,所以對此不必過分擔心。疼痛的反應可引起一次性的運動量減少,或1~2日的中斷運動等,本人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處理,疼痛不嚴重時可堅持小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