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五、用激素催熟蔬菜的識別

有的菜農為了使蔬菜生長加快、就用激素噴灑,吃了這種菜對健康不利。對於用激素催熟的蔬菜,我們怎樣識別它呢?

西紅柿表皮光滑,當菜農對它噴灑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後,激素藥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該部位特別長肉,形成“尖屁股”。這種西紅柿當然不能吃。此外,個頭很大,紅綠斑駁,摸起來發硬,切開後沒汁或汁很少,這也是催熟劑催熟的,不宜購買。生長怪異的如冬瓜、黃瓜、茄子之類,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黃瓜則全身長坨,都是噴灑激素的結果。有的水果細皮嫩肉,有的芹菜體大身長,均不要吃為好。

六、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

1.喜歡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都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這樣既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其實,這樣做不符合飲食衛生,不利於健康。飲食專家建議,聚餐時最好實行分餐製,以減少疾病的侵害。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幹幹淨淨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衝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飲食專家建議,包裝食品最好用專用的食品袋。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飲食專家建議,消毒最好是清洗後,再通過高溫烘幹。

4.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裏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飲食專家建議,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汙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幹淨,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汙染機會。飲食專家建議,不要用衛生紙擦拭餐具。

6.用毛巾擦幹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衝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幹。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幹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飲食專家建議,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衝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淨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幹毛巾擦拭。

7.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飲食專家建議,變質的食物最好倒掉不吃。

8.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麵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飲食專家建議,水果隻要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再吃,應該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