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食物衛生的基本原則
一、搞好廚房衛生
廚房作為加工製作飯菜的場所,總免不了有些殘羹剩飯,這些殘羹剩飯不僅易招引老鼠,滋生蟑螂、蚊蠅,也為細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適宜條件,若不及時清理,膳食受到汙染的機會大大增加,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怎樣搞好廚房衛生呢?以下是不容忽視的一些基本原則:
在接觸食品之前,應該先洗手。
經常開窗通氣,減少空氣中油煙汙染。
地麵、窗戶、灶台、桌麵、屋頂、櫥櫃等要經常打掃、擦洗,保持一個明淨清潔的環境。
注意個人衛生,燒菜做飯時,衣著要幹淨整潔,不要用手抓頭皮、挖耳朵、擤鼻涕,更不要對著食物打噴嚏、咳嗽。飯菜嚐味時不要用炒勺直接品嚐,更不要直接用手抓拿食物。
加工製作生熟食品的菜刀、砧板、碗、筷、盤、勺等要分開,以防交叉汙染,使用後要徹底清洗消毒,如果沒有消毒劑,用沸水燙洗也是一種又方便又經濟的消毒方法。
注意抹布的衛生,用過後要用清水洗淨晾幹,不可隨便揉作一團,抹布雖小,但容易藏汙納垢,傳播病菌。
剩餘食品妥善保存,避免蒼蠅、老鼠、蟑螂光顧,造成汙染。
如果家有肝炎、結核病人,要注意餐具隔離與消毒,病人餐具要專用,防止傳染。
將切割用具用防水布料遮蓋起來。
切割生肉時,要使用單獨的刀子。生肉包含了大量的有害細菌,很容易傳染給其他食物,造成食物中毒。
在處理兩種不同的食品時,剁肉板最好是先擦洗一下。如果可能,在切割生肉時,使用不同的剁肉板。
在處理生肉、魚或接觸熟食之前都應該洗手。
將準備好的幹淨食物放好。
在冰箱中,要把不熟的食品和已經熟了的食品放在不同的隔板上,生食品應該放在一個不會向其他食物滴水的地方。
在烹飪之前,總是應該先將食物完全解凍,不要將解凍的食品再冷凍起來。
在加工食品的時候,禁止吸煙(煙灰有可能掉上去,而且可能通過你的手將口中的細菌傳染給食品)。
確保雞、火雞、香腸等食品已經完全熟了。諸如沙門氏菌之類的微生物需要經過烹調才能被殺死,必須確保這些食物的各個部分都熟透了,那樣有害細菌才會無法生存。
定時清洗抽氣扇及抽油煙機,食具宜放在幹淨的碗櫃內。
冰箱不是“保險櫃”,許多人存在一個認識誤區,覺得食物放進冰箱就萬事大吉了。其實受過細菌汙染的食品放冰箱後,低溫並不能把細菌凍死,隻是抑製其繁殖,細菌仍然活著,取出後在室溫下很快會生長繁殖。
科學的貯存方法是,生熟食品分架存放,熟食放在上層,生食放在下層。蔬菜等生食要洗淨或裝入塑料袋後放進冰箱,防止交叉汙染。除罐頭食品外,一般食品存放時間不應超過一周,冰箱內保存熟食,最好用帶蓋的容器,或扣上個盤子或碗,水果最好完整保存。另外冰箱要經常清洗,每隔一至兩個月使用肥皂水擦洗,最後用流動水衝幹淨。
雖然很多食物,例如水果及蔬菜,最好是在未經烹調的情況下食用,但有些食物除非已經過處理,否則是不適宜食用的。例如已加工消毒的奶類食品,就比未加工消毒的較安全。某些食物,例如配製沙拉的青瓜、生菜,在生吃前必須徹底清洗。
煮熟食物後要盡快進食。當熱食冷卻至室溫時,細菌便開始滋生,食物存放於室溫的時間越長,滋生細菌的機會便越大。因此,食物煮熟後要盡快進食。
小心貯存熟食。倘若必須預先煮熟食物或保存剩餘的食物,請謹記將食物存放於4度以下。小孩的食物不宜貯存,應立即食用。不可將大量溫熱的食物放進冰箱。當冰箱裏放置了太多食物時,食物就不能迅速徹底冷卻。食物中心部分保持熱的時間太長,病菌便會快速滋生。
徹底重新加熱經過貯存的熟食。正確貯存食物隻可以減慢細菌滋生的速度,但不能消滅微生物。所以,當重新加熱經過貯存的熟食時,亦要確保食物的每部分均達到70℃以上。
飲用安全的水,如對食水供應有所疑慮,應先行將食水煮沸。
二、杜絕食品汙染
在中國,食用畜禽肉、禽蛋類較多,多年來一直以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居首位。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所造成的中毒多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常見的有以下幾類汙染:
1.細菌性汙染
常見的有沙門菌、變形杆菌、肉毒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主要汙染食品為變質的肉、蛋、奶、豆製品、發餿的飯菜或冷飲;而肉毒杆菌汙染的是火腿、臘肉、罐頭、臭豆腐等。
2.黴菌性汙染
常見的有黃曲黴毒素等,汙染的食品主要為黴變的米、麥、花生、玉米等。
3.寄生蟲性汙染
常見的有絛蟲汙染的豬肉、牛肉,薑片蟲和肺吸蟲的卵,囊蚴汙染的荸薺、蟹、蝦等。
4.病毒性汙染
常見的有甲型肝炎病毒汙染的毛蚶。
5.農藥殘留
包括穀物、蔬菜、水果、蛋、奶、肉等食品中殘留的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有機汞農藥等。
6.亞硝胺類化合物汙染
醃漬食物如臘腸、火腿、醃菜等。
因此,在自製發酵食品時要保持衛生,防止黴變,以杜絕食物中毒。因為這些生物性汙染往往會導致食品變質。
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因此,在購買肉類時要仔細查看該肉是否已經過衛生檢疫,有相應圖章,而且售賣點也最好是經過衛生認證的。同時,病禽、病畜甚至死禽、死畜、死魚都不能購買。
不要隨便購買熟食,進餐時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飯館,特別是不要在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場所進食。此外,冷藏食品應保質、保鮮,動物食品食前應徹底加熱煮透。加工肉製品和海鮮時也應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食用醃臘罐頭食品時,最好在食前煮沸6分鍾~10分鍾。
注意食品的保質期,盡量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常見食品的衛生標準
肉類
(1)新鮮肉類:表麵微幹,色紅,有光澤,肉質緊密,有彈性,氣味正常。
(2)變質肉:表麵很幹或很黏,有時呈暗綠色,肉質鬆弛,有臭味。
禽類
(1)新鮮禽:眼球飽滿,晶體透明。表皮有光澤,淡白或淡黃色。外表不粘手,指壓後能恢複。氣味正常。
(2)變質禽:眼球凹陷,晶體渾濁。表皮無光澤,灰暗。外表黏手,肌肉無彈性。有異味或臭味。
魚類
(1)新鮮魚:鱗片完整,發光,緊貼魚身。眼突出,鰓鮮紅。肌肉有彈性,肛門緊縮。氣味正常。
(2)變質魚:鱗不完整,易脫落,無光澤。眼凹陷,鰓灰暗,多黏液。味臭。
蝦類
(1)新鮮蝦:表麵呈青灰色,外殼清晰透明。頭體連接緊密,肌肉青白色,致密。氣味正常。
(2)變質蝦:表麵呈灰白色、濕濁。頭體易脫離,肌肉灰白色,鬆散。有臭味。
蛋類
(1)鮮蛋:表麵有霜狀粉末,有光澤,輕輕搖蕩沒有聲音。對著日光或燈光透視,內部呈紅色,蛋黃看不清楚。
(2)變質蛋:表麵呈灰烏色,輕輕搖蕩有水聲。對著日光或燈光透視,內部混濁或有黑影,不透明。
蔬菜類
(1)質優蔬菜:新鮮清潔,色澤好,脆性大,不萎縮。成熟適度,不過老過嫩。沒有嚴重病蟲害。沒有嚴重碰傷、壓傷、凍傷等現象。
(2)質差蔬菜:一切條件與質優菜相反或次之。
糧食類
(1)新鮮糧:糧粒完整,麵粉鬆散。色澤無黃變,有正常光澤。氣味正常。
(2)變質糧:外觀有結塊,色澤變暗,有黃變。有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