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毒品上癮原因

一、生理因素

人腦中本來就有一種類嗎啡肽物質,維持著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吸毒者吸食了海洛因、外來的類嗎啡肽物質進入人體後,減少並抑製了自身嗎啡肽的分泌,最後達到靠外界的類嗎啡肽物質來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自身的類嗎啡肽物質完全停止分泌。

那麼,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應嗎啡肽物質,則人的生理活動就出現紊亂,出現醫學上說的“反跳”或“戒斷症狀”,此時,隻有再供給嗎啡物質,才可能解除這些戒斷症狀,這就是所謂的“上癮”。

二、社會因素

包括社會環境能否獲得毒品,社會動蕩不安對人的影響,社會文化背景決定哪些人易成為毒品的俘虜,社會法律對毒品的態度等。

三、個人心理因素

研究結果傾向於認為在不同性格的人當中易衝動,對社會常規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對挫折忍受差者這三類人,有著相對較高的危險度,即具有較高的濫用藥物成癮的易感性。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適和欣快感的藥理學特征。吸食海洛因毒品初始有一種強烈的欣快感,實踐表明,多數成癮者第一次吸毒後就有渾身困乏、非常難受的感覺,而渴望第二次吸毒,從而導致成癮。

因人已適應了藥物,從而產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賴。因此說吸三次海洛因就會上癮是有大量例證的,那些認為偶爾吸一下海洛因無所謂的看法是非常錯誤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總之,毒品成癮問題,往往是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生物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毒品的危害

吸毒會對家庭、社會、國家都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對家庭造成危害

凡親屬中有吸毒者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這個家便不稱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壞著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嚴重境地。吸毒者喪失了自身勞動能力,也嚴重破壞著生產力。

1吸毒導致了吸毒者自身發生疾病,從而最終完全喪失了勞動力,這必然給家庭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2吸毒往往導致家庭暴力與犯罪,這又必然破壞家庭的和睦,甚至導致家庭的破裂。

3一些吸毒人員會把毒癮“傳染”給家庭成員。大量案例說明,很多吸毒者都是從丈夫、兄弟及其他親屬那裏獲得毒品,從而沾染惡習的,有的甚至出現了全家吸毒的現象。這種現象,必然導致家庭的徹底毀滅。

4父母吸毒,會嚴重影響下一代的生理與心理健康。無論是家庭經濟狀況的惡化還是家庭的破裂,都必然給兒女造成傷害。

二、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

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據聯合國麻醉品管製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世界上吸毒人員超過5000萬人。每年有幾十萬癮君子因吸毒喪命。全球毒品交易額達8000~10000億美元,毒品蔓延的範圍已擴展五大洲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毒品消耗著人類的財富,使全世界每年有1000億美元化為灰燼。

1為了與毒品作鬥爭,各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美國為例,自1981年以來政府每年平均投入3億美元用於禁毒教育、治療和研究項目,1989年布什總統又提出320億美元的掃毒計劃,此外還每年另拔10多億美元援助拉美國家的禁毒、掃毒。至奧巴馬政府執政,美國各級政府每年用於禁毒執法的資金高達441億美元。

在東南亞,緬甸政府近年來僅用於戒毒的費用就已高達數千萬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

我國在挽救、治療吸毒者,開展禁毒教育和科研,加大緝毒力度等方麵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近幾年來各地先後開設的600多個戒毒所,年戒毒能力已達10萬多人次的事實就是一個證明。

2吸毒者大都無意從事生產勞動,不能創造社會財富,即使還在勞動、工作,也極易發生種種意外事故。據報道,美國吸毒者的生產事故要比常人高出3~10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約有260億美元。

我國吸毒嚴重的西南邊境地區曾出現過農田荒蕪、工廠停工的情況。嚴酷的事實表明,凡是吸毒嚴重的地區,勞動生產力受到極大的破壞,經濟狀況因此而急劇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