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黑社會的基本認識

第四章黑社會的基本認識

黑社會的認識

黑社會是以不正當、惡意手段自行犯罪、聚眾犯罪,或者教誘他人犯罪等種種不法方式,而獲取利益的一個結構體,但實際上黑社會並非一個統一的團體。而“黑社會渠道”通常被稱為“黑道”。這種組織團夥具有暴力性、犯罪性、團體性。

黑社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地下社會性

黑社會組織是一個同主流社會相對抗的非法的地下社會。這是黑社會組織的最本質特性。黑社會組織是存在一種隱秘的亞文化群體,許多人之所以是越軌者並非由於其弱勢,而是由於他們是具有不同標準和價值觀的群體。即使是遵從,當它是產生於對越軌文化的參與時,也可能導致越軌。這種文化的規範是同更大的社會的規範相背離的。

二、組織嚴密性

黑社會組織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呈金字塔式的結構模式。其內部又有細致的犯罪分工,紀律森嚴、處罰殘酷,其成員數量也較為龐大。

三、行為暴力性

這是黑社會組織一個鮮明的行為特征。其行為一般達到了其他暴力犯罪的構成要件,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搶劫罪、綁架罪等。有些黑社會組織即使表麵上不使用暴力,但亦是以暴力作為後盾的,一旦其他方式達不到目的,即暴露出本來的猙獰麵目。

四、經濟斂財性

這既是黑社會組織得以生存的基礎,又是其行為的主要目標指向之一。黑社會組織通過各種違法犯罪手段瘋狂斂財,然後再使用這些錢財進行新的犯罪活動。

五、政治腐蝕性

官匪勾結、沆瀣一氣,是黑社會組織的一大特色。從古今中外的曆史考察,黑社會組織若想長期生存下去,沒有政府官員的“配合”是很難做到的。拉攏腐蝕政府官員,甚至直接發展其成為黑社會組織成員,是黑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特征。

六、地方稱霸性

即黑社會組織盤踞在某一地區,稱王稱霸,妄圖實現其控製社會的畸形人生“價值”及所謂“理想”,以攫取政治資本。如西西裏島之於意大利黑手黨、台灣之於竹聯邦、香港之於三合會等。

黑社會性質組織是當前中國特有的法律概念,指某些犯罪集團已經具有黑社會組織的性質和主要特征,但在組織規模和程度上又未完全達到黑社會組織的標準,屬於犯罪集團向黑社會組織過渡的中間形態。

黑社會的特征

一、非法性

黑社會的核心特征或者說最大特征是非法控製的非法組織。一般而言,國家及其合法政府依法對社會的管理和控製是一種合法控製,而黑社會對社會的控製是明顯非法的,並且總是與合法政府的合法控製相對抗的,抵製、削弱乃至最終排除合法控製,從而充分表現其反政府性和反社會性。

黑社會性質組織為了達到這種對社會的非法控製,除加強其內部控製外,還具有對經濟的控製、對政府的滲透、對社會的控製(主要是對某些區域或者行業的控製)等特征。黑社會性質組織舉辦經濟實體,並不是單純地追求經濟目的,而隻是其控製社會的一般手段。

黑社會性質組織對社會的非法控製,通常采取的手段是暴力、威脅、滋擾等,以此進行敲詐勒索、欺行霸市、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

黑社會非法控製社會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對於地理位置上的某些區域進行非法控製,二是對於社會特定行業的非法控製。因此,我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立法解釋,將黑社會性質組織所具備的特征之一限定為“通過實施違法和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庇或者縱容,稱霸一方,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製或者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同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將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基本特征之一概括為“在一定區域或行業內,以暴力、威脅、滋擾等手段,大肆進行敲詐勒索、欺行霸市、聚眾鬥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秩序”。

二、穩定性

一般認為,黑社會組織(和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不同於普通犯罪集團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黑社會具有更成熟的組織性和更加穩定的組織結構,其組織程度最高。黑社會組織作為犯罪集團的最高形態,有其組織體內部的係統結構與“法律”。這種結構具有更大的規模、更高的犯罪效率、更大的影響範圍和更強的反追訴能力,它往往以企業、公司、政黨、宗教、團體、幫會等名義出現。在其內部,有至高無上的頭目,上下等級森嚴,還有嚴格的“家法”,作為組織運行的規範。並且,黑社會組織還形成共同的文化習俗。而普通犯罪集團雖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相當的穩固性,但其內部不一定有製度規範,更談不上形成共同的文化習俗。

三、地域性

首先是地域性。黑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一定的地域空間,在這個空間內,黑社會憑借其政治、經濟、聲威等各方麵的影響力,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實現對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全麵控製或者某方麵行業的特別控製,因此,刑法將其概括為“稱霸一方”的法律特征。其次,與地域性密切相關的就是地緣感。它是指由於黑社會成員在同一區域長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行為規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而導致的共同意識,這一共同意識形成強大的精神凝聚力並使黑社會成員形成特別強烈的地緣感觀念與共同歸宿感。

四、利益性

通過合法與非法手段獲取經濟利益,既是黑社會組織的存在的主要目的,也是黑社會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其獲取經濟利益的途徑,可以是從事毒品交易、賭博、色情業、走私犯罪以及敲詐勒索、搶劫等犯罪活動,也可以是從事表麵上合法的工商業活動。而不管怎樣,獲取巨大經濟利益是黑社會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征。

五、嚴苛性

黑社會“對內”也會進行嚴格而殘酷的控製。其控製手段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方麵:一是嚴苛的“黑色法製”,即私刑私法。二是森嚴的等級製度。黑社會所謂的“黑色法製”,具體體現為其所謂的行為習慣和“幫規”“家法”“規章製度”等,其內容主要是規定內部結構、行為方式和組織紀律等,例如,明確規定組織的宗旨、目標、紀律以及獎懲措施等內容。同時,也可能涉及對外行動、對外部人員的處世方式等內容。黑社會的等級製度,是指作為一種“政治上層建築”,其內部建立起了層次分明、等級有序並且自成一體的管理架構。在縱向上,整個組織係統有如金字塔,其底部為絕對被支配的基本成員,而頂部則是最高權威和絕對領導者,中間層次為中層領導者,上下等級森嚴不可逾越,下級服從上級,上級擁有對下級的絕對權力。在橫向上,黑社會內部組織分工嚴密,職能機構齊全,有權力機構和執行機構,嚴格實行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能夠保證黑社會組織生存及其活動有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