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的裏麵,更是秀麗迷人,肅穆威嚴。殿堂內5間貫通,不設隔斷,沒有吊棚,上上下下橫豎交錯的殿柱梁架一覽無餘,所有的木架構都裝飾著彩繪或雕刻,形成了一處彩雲飄逸、百花吐豔、龍飛鳳舞的多樣空間。
你能看見那大大小小的梁架如同一道道騰空飛舞的彩帶,粗壯的殿柱攜帶著盤龍拔地而起,椽間望板上的萬朵浮雲托起了藍色的天空。身臨其處,仿佛是來到了美麗的仙境。
在清軍入關後,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幾位皇帝東巡盛京期間,都曾在崇政殿接受群臣的朝賀典禮,慶祝自己祭陵大典成功。為了表達對崇政殿的敬仰,從乾隆時起,皇帝把一些相關的題詠詩章手跡製成匾聯懸掛在殿內,成為後人永久的記憶。
崇政殿見證了皇太極時期的輝煌。大清建立以後,八旗軍不斷取得勝利,崇政殿也跟著熱鬧非常。元旦、萬壽節、太祖實錄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員的歸降等儀式,以及接待外邦賓客來盛京進貢、朝覲等都是在崇政殿隆重舉行。
崇政殿是在後金政權建立不到20年的時間裏,就按照本民族所喜愛的火爆熱烈和純樸自然的審美習俗,建造了大清國的第一座“金鑾殿”,並以此開辟了大清的曆史征程,從而充分反映出崇政殿的功德與價值。
迪光殿是一座三間歇山前後廊式建築,建於1746年至1748年間,為清帝東巡期間駐蹕時處理國家軍政要務之所。
迪光殿之名為乾隆皇帝欽定。迪,語出《尚書》太上篇,有“啟迪”之意;光,語自《易經》的坤卦,“含弘光大,品物鹹享”。迪光,即“欲迪”、“祖宗謨烈”之光。
迪光殿又稱“別殿”、“便殿”。殿內地坪正中陳設著紅雕漆屏風、寶座、香爐等。屏風因其“立必端直,處必廉方”,在一定時期內成為王權尊貴的標誌和象征。
迪光殿屏風上刻嘉慶皇帝“禦製瑞樹歌”,共269字,用以警示皇帝本人時刻不忘祖宗創業的艱辛。屏風前的寶座雕漆精妙,開光處刻畫著太平有象、萬方來朝,用以顯示八方歸順,天下一統的美好寓意。
寶座左右各擺設雲石麵方幾一架,上各有一尊碧玉雕像馱寶瓶,寓意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寶座前方兩側各陳設一隻瑞獸。
我國古代傳說,這種神異瑞獸,能日行一萬八千裏,通曉四夷語言。殿內設瑞獸,用來顯示帝王開張聖聽之賢德。
迪光殿東西間的東西牆上,各懸漆製掛屏一麵,其下條案上陳設著青花貫耳瓶、青花雙耳瓶和青花葫蘆瓶、霽紅瓶。另外,東西兩側各設插屏式大型門廳鏡一麵,它們除了有屏風的功能外,還告誡皇帝要正身廉直,不忘反省言行的得失。
迪光殿前是東西配殿;殿後是保極宮、繼思齋、崇謨閣和七間殿,由前後長廊相連。整組建築極其精製,包括殿宮、軒榭、門廊等,各個細部在內的建築造型和宮內陳設,都倍加推敲,窮盡曲徑通幽之妙,富貴華麗。
[旁注]
寶座 是供帝王專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礎上崇飾增華來顯示統治者的無上尊貴。寶座一般都施以雲龍等繁複的雕刻紋樣,髹塗金漆,極度富麗華貴。
梵文 梵文為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名稱,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被當做一種宗教禮儀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
攢尖頂 即攢尖式屋頂,宋朝時稱“撮尖”、“鬥尖”,清朝時稱“攢尖”,是中國、日本、朝鮮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其特點是屋頂為錐形,沒有正脊,頂部集中於一點,即寶頂,該頂常用於亭、榭、閣和塔等建築。
脊獸 是我國古代建築屋頂的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它們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合稱“脊獸”。其中正脊上安放吻獸或望獸,垂脊上安放垂獸,戧脊上安放戧獸,另在屋脊邊緣處安放仙人走獸。
朝覲 一般特指大臣進宮拜見皇帝,給皇帝行叩拜之禮。後來引用到宗教上,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教派中都有類似的對教派的神進行叩拜的儀式。
《尚書》 又稱《書》、《書經》,為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長期被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該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
《易經》 也稱《周易》或《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我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代善 (1583年~1648年),為努爾哈赤的次子,也是清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初封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勇武善戰,多有戰功。他對清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愛新覺羅·多鐸 (1614年~1649年)清初傳奇名將。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鑲白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太宗皇太極時,屢有戰功,他與哥哥多爾袞都是覆滅明朝的元勳。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 (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的第二位福晉富察氏所生,後金的四大貝勒之一。他驍勇善戰,在後金與明朝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因涉嫌謀反被處死。
[閱讀鏈接]
傳說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建了大政殿以後,從裏至外怎麼看怎麼漂亮,隻有一件事覺得不可心,就是殿內缺少一塊大匾。於是努爾哈赤傳下旨意,命在各處張貼告示,向天下讀書人征集匾文。
有一天,努爾哈赤從各地獻來的匾文中,看到有一份寫了這樣四句:“木多一撇,正少一橫,一點不見,兩點全欠”。
努爾哈赤想了很久也沒有明白上麵的意思,後來,寫這份匾文的書生告訴努爾哈赤,這是“移步視欽”的意思。其意思是提醒努爾哈赤身為一國之君,坐在龍庭寶座上要時時以國事為重,別忘了老百姓,常到下麵體察民情,那樣才能治理好國家。
努爾哈赤覺得書生說得很有道理,便命書生把這4個大字寫在匾上,高高地掛在了大政殿內正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