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典範——安徽西遞(3 / 3)

另外,由於這家主人祖上是經營錢莊的,錢莊當然和銅錢打交道,為此,在青雲軒圓的月亮門和方的地窖上,均為外圓內方的銅錢形狀,這又是徽文化的一大特色。

惇仁堂位於西遞村大夫第後弄的前邊溪畔,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原為村中徽商泰鬥,有江南六富之一美譽的胡貫三晚年的居所。

此建築古樸典雅,房屋是五間二樓結構。惇仁堂後來還是1906年在西遞創辦黟縣第一所“崇德女子學堂”的大家閨秀黃杏仙的故居。

尚德堂位於西遞村前邊溪上遊,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約有400多年的曆史,是目前西遞古村落裏尚有的最古老的明代民居建築。

西遞村的仰高堂位於尚德堂上側。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屋宇為3層,在內部格局上,把廳堂移至2樓,這種“樓上廳”的現象,是明代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

有學者寫詩稱讚道:

鍾情西遞訪遺蹤,仰慕先賢興趣濃。

代有兒孫勤建業,名垂青史大家風。

繡樓位於西遞村大路街與橫路街交彙處的大夫第邊,傳說原胡家小姐曾在此樓上拋繡球擇婿,因而又被稱為小姐繡樓,繡樓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建造精巧,十分玲瓏典雅。

除了以上這些建築,在西遞村中,還有一處宅院叫大夫第,建於1691年,為胡文照的祖居,後因胡文照官封四品,因而在大門上首嵌砌磚雕“大夫第”3字。正廳堂額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格扇均為木雕冰梅圖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樓上繞天井一周裝飾有“美人靠”雕欄,雀替為象征權貴的倒爬獅。

大夫第的左右序列有桂馥庭和觀景樓兩個建築單元。樓額懸有“桃花源裏人家”6個大字。“大夫第”門額下還有“做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另外,西遞古民居內大都設有“天井”,這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設置,一般三間屋在廳前,四合屋在廳中,起到采光、通氣諸功用。

因過去徽商巨賈為了藏富防盜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的屋牆,很少向外開窗。設置天井,可以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戶,也可見天日。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商人以積聚為本,總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即四方之財如房頂上的雨水,彙集於天井內,不至於外流他家,俗稱“肥水不外流”。

此外,西遞的街巷同樣很美,一般來說要比宏村的街巷寬些,可能是因為西遞村當官的人官位高、讀書的人名氣大、經商的人錢更多的原因吧,所以房屋街巷都建得更氣派些。

要說曆史呢,胡氏遷居西遞要早於汪氏遷居宏村近百年,胡氏祖先又是皇家後裔,所以,處處高人一頭也是理所當然的。

曆史悠久、古樸典雅、風光秀麗的西遞村,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保存完整的120多幢古建築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世界上最美的村莊。

2011年,西遞村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旁注]

四柱五樓 指我國古牌坊的一種形式。四柱是說有3的4根立柱,五樓指屋頂包括主樓一個,邊樓兩個,夾樓兩個,形成一個層進麵。一般說來,古牌坊頂上的樓數,有一樓、三樓、五樓、七樓、九樓等形式。在我國的古牌樓中,規模最大的是“五間六柱十一樓”。

漆雕 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也叫剔紅,其技藝始於唐代, 工藝流程極其複雜。製漆、製胎、打磨、做裏退光等,過程繁複,用時很長,因此大型漆雕也極其昂貴,在古代也一直是皇室貴胄的陳設品。它與景泰藍、牙雕、玉雕並稱北京四大特種工藝品。

黃元治 號樵穀鈍夫,康熙十五年考入丙辰科進士,工詩善書,書宗米芾,得者頗寶之,詩以公安三袁為宗,為清初著名詩人,詩格極高,後袁枚評為:“國朝邊塞詩人第一”。累官大理寺卿,刑部左侍郎。著有《黟中雜記》、《燕晉遊草》等。

倒爬獅 倒爬於梁柱之前,主要起到固定建築物的作用。“倒爬獅”,木質結構,形狀如倒爬的獅子,屬於徽派建築物的特有裝飾。隨著徽文化熱的興起,“倒爬獅”的價值也在不斷飆升。

胡積堂 號琴生,安徽黟縣人。富收藏,就其所藏書、畫,撰筆嘯軒收畫錄,以“西遞筆嘯軒主人”之名被列入《中國美術名人大辭典》,著有《筆嘯軒畫知錄》,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當年胡積堂收藏的字畫。

朝珠 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4顆,稱分珠。據說,這朝珠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質料也不盡相同。由於清朝皇帝篤信佛教,凡皇帝、後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衛和京官等,均可佩掛朝珠,並且可作為皇帝所賞賜的物品。

黃杏仙 女,安徽黟縣黃村人。她出身大家閨秀,幼年時,隨父就讀於江西景德鎮,對於算盤、書字、花鳥畫以及刺繡、毛織、草編等工藝,能細心揣摩,熟練精通。20歲,出嫁西遞村胡大衍為妻。於1906年在西遞村開辦黟縣第一所女校“崇德女校”。後改稱西遞女子小學校。

裙板格扇 裙板又稱踢腳板,是地麵和牆麵相交處的一個重要構造節點。格扇是指帶空欄格子的門扇或窗扇,這是我國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構建之一,從民居到皇家宮殿都可以看到,是我國建築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四水歸堂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麵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隻是一般布置緊湊,院落占地麵積較小,以適應當地人口密度較高,要求少占農田的特點。由四合房圍成的小院子通稱天井,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麵流入天井,所以這種住宅布局俗稱“四水歸堂”。

明神宗 (1563年~1620年),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 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

[知識鏈接]

在西遞村中大夫第的觀景樓匾額上,知府大人胡文照為什麼會在自己的匾額上留下“做退一步想”的題字呢?

原來,在他剛做知府的時候,曾經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腐敗,得罪了許多官員。這些官員勾結起來誣陷他,欲置他於死地,把他整的幾乎丟了官。

這時,幸虧有一位紹興師爺從中點撥,勸他做退一步想,先保住官職,再循序漸進。雖然胡文照按照這位師爺的勸告,在整治開封的貪官汙吏方麵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因此遭到昏庸貪官的排擠和打擊,從此在官場上,官職再也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

胡文照在開封知府位上,一任10多年未見提拔重用。遂使他產生對官宦生活的厭倦,由此,他產生了及早隱退故裏的念頭,便在自己觀景樓匾額上留下了“做退一步想”的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