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第一寺 —— 報國寺2(3 / 3)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旁注]

布袋和尚:不知名氏,來曆不詳,世傳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常挎著布袋,見物就乞,布袋卻一直空著。加之他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的模樣很招人喜歡,人們便親切地稱呼他為“布袋和尚”。

禪宗:又名佛心宗攝持一切乘。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為了維護種姓製度,婆羅門僧侶宣揚,把人分為不同種姓完全是神的意誌。

雷公:又稱雷神或雷師,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他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傳說雷公和電母是一對夫妻,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主持正義。

黃帝:是華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我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

岐伯:是我國遠古時代最著名的醫生。黃帝為療救民疾,尊他為老師,一起研討醫學問題。《黃帝內經》多數內容即以他與黃帝答問的體裁寫成。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所做的貢獻,專門修建了岐伯廟。

黃鎮成 (1287年~1362年)元代山水田園詩人,早年屢試不中,遂遍遊楚漢齊魯燕趙等地,後授江南儒學提舉,還沒赴任就死去了。他著有《秋聲集》4卷和《尚書通考》10卷。

李白 (701年~762年)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蘇東坡 (1037年~1101年)又名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王羲之 我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他與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曆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

王獻之 書法家、詩人,王羲之第七子。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和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圓瑛大師 法名宏悟,別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三求堂主人。他得法於寧波七塔寺慈運,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世,後又得法於福州雪峰寺達本,傳曹洞正宗第四十六世。他曆任多家名刹方丈,並於1953年出任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

惠能 (638年~713年)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惠能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唐中宗曾追諡他為大鑒禪師,他是我國曆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閱讀鏈接]

在峨眉山報國寺的七佛殿與普賢殿之間,有一座平屋,其正門額下有聯文:“雪濤眉下湧;雲海望中收。”為我國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1980年所書。

張愛萍是四川人。他早年參加革命,戎馬關山,馳騁萬裏,而今回到久別的故鄉,暢遊峨眉之勝,登臨金頂,極目欣欣向榮的天府平原,張愛萍不禁吟誦起郭沫若《飛越秦嶺》的詩句來,並擇其兩句以抒寫他熱愛家鄉、熱愛父老的深情。

張愛萍的書法,以中鋒為主,恣意開張,枯榮有致,虛實相輔,毫無酒後癲狂、齋素清瘦之感,而是金戈鐵馬,旌旗浩漫,錚錚有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