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去九泉之下見先帝(2 / 2)

近十人的附和聲,震耳發聵。

沈濯日冷冷看著跪了一地的大臣,眼中盡是戾氣,廣袖中,雙手緊握,手背上凸起一條條青色的血管。

極具壓迫感的目光,叫諸位大臣感到陣陣壓力,卻咬緊牙關,固執的不肯讓步。

“殺人滅口?唐鑫至今尚在天牢,而孫禦廚更是負傷在身,他們有何滔天本事,能殺人於無形,嗯?”沈濯日怒極反笑,“朕看你們是腦子不清醒,竟會將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視如百裏外取人性命的高手!”

“是與不是,一審便知。”太後眼裏滑過一抹異色,旋即又隱去了,“他若當真清白,還怕在刑部的公堂走一遭嗎?”

“太後,”寒眸迎上她憤慨的目光,冷聲說,“朕說過,此事與你無關,這麼多年你不曾涉政,放權於後妃,今日,也該守規,於一旁靜觀結果便可。”

“皇上此言不妥,”眼見母後在朝臣麵前被下了麵子,沈濯擎哪裏能忍?“母後既是太後,在後宮群龍無首之時,自然該站出來接管宮務,為皇上排憂。”

“朕無憂可排,”沈濯日抬手打斷了他,態度很是強硬,“這件事,朕會查明,給殷嬪,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你是鐵了心非要護著那閹人!”太後似氣得狠了,身軀微微搖晃幾下,指著他說,“一個卑賤的奴才竟蠱惑得你黑白不分了?啊?他有什麼好的?能好得過哀家的孫兒?好得過永騰萬裏山河?你就非要保著他,便是引來非議,被人戳脊梁骨,也不在乎了?”

“嘶!”

抽氣聲從人堆裏傳出,大臣們滿心驚駭。

聽太後這意思,皇上和那人似乎有不可告人的關係?

這些大臣哪個不是精明能幹的?略微一回想,立馬想起不久前,天子破格提升他做禦廚,帶著他進出唯有皇子方能出入的墨林院,命內務院替他製冬衣,連在國宴上,他頂撞景國公主,苦苦糾纏於其,天子也置若罔聞。

種種行徑如今想起來,可不是兩人有一腿的證據嗎?

“先帝!”曾經曆了兩朝更替的禦史大夫捶胸頓足的哀嚎道,“老臣枉負您的信任啊!竟沒能及早發現宮中的禍害,容他屢屢引誘吾皇,老臣實在是愧對您啊!”

這一聲哭嚎後,竟有好幾個大臣幫腔哭吼起來,禦書房霎時間變作了吵雜的菜市口,太後垂目拭淚,沈濯擎更是走到她身旁,痛心的攙扶著她。

好一出大戲!

沈濯日的情緒忽然平靜下來,如看猴戲般,冷看著這批裝腔作勢的臣子,施壓者多是附庸著榮華的一幹武將,而以唐堯為首的文臣,則因相爺不表態,猶豫不決。

若說武將背後沒有他人的慫恿,沈濯日第一個不信。

寡淡的唇線微微一勾,笑若初雪,卻又滿懷殺意:“爾等如此思念先帝,不如去九泉之下作陪,朕想父皇若見到爾等,定會開懷。”

“……”哭聲戛然一止,眾人瞠目結舌地望著他,任誰都不會想到,他會說出讓他們去死的話!

“唐相!你是兩朝重臣,如今皇上一意孤行,罔顧法度,你難道要由著皇上繼續胡鬧嗎?”沈濯擎將矛頭對準默不作聲的唐堯。

他是唐芙的生父,又是文臣之首,且素來剛正,今次,若為大義出聲懲處愛女,必會元氣大傷,即便日後能緩過來,與皇帝之間也會有一道裂痕,而這,便是他要看到的!隻要君臣離心,他把控朝堂之日不遠矣。

“喲嗬,本王怎不知,幾時宮中內務,也輪到朝中重臣插手了?”就在唐堯做著天人交戰之際,一道熟悉的邪肆聲線從殿外飄來。

闊別多日的香王輕搖著骨扇,不緊不慢踏進殿中,風姿卓卓,慵懶如妖。

兄弟二人飛快對視一眼,隨後,沈濯日略微緩了緩語氣,道:“香王既已回宮,爾等又疑心朕有包庇之嫌,朕便將此案交與他及刑部兩堂會審。”

“這!”大臣們有些遲疑。

“案情已然水落石出,何需再審?”太後下意識蹙緊眉頭,“更何況,香王不著調也非一兩日,交給他辦,哀家……”

“母後是在質疑朕的決定?”沈濯日甚至沒等她說完,便強勢的阻攔下來,眼神冰冷,蘊含著一股危險的意味,“香王不在京中,是與此案最不相幹之人,由他來審,相信諸位應當安心才是。”

這話分明是在暗指在場諸人,皆有份兒參與到案件裏。

太後等人的臉上飛快閃過一絲驚疑,難不成他查出什麼來了?

“爾等若無異議,就此定了。”沈濯日趁機拍板定案,優雅地揮了揮手,命他們退下。

“臣妾告退。”一直當隱形人的賢妃盈盈俯身,有人帶頭,剩下的人縱使再不甘心又能如何?難道真要和帝王撕破臉,硬碰硬嗎?

隻得忍住滿心的複雜心情,行禮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