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其康像孩童般天真地大笑起來。
接著,其他村民提些題問。
朵缽說:“您從歐洲來,知道一個叫梵歌的人嗎?”
“知道。但我隻讀過他的作品。”
“我們是朋友。他幫助我翻譯一部天書,有了結果,會來阿不旦的!”
“很不幸,他被歹徒刺殺了。”
“他死了?在哪裏被殺的?”
“敦煌莫高窟。”
“為什麼?”
“很可能與您提到的這部書有關。”
“唉!沒想古書到給他帶來了災難,這多麼令人傷心!”
“這不怪你。”
“不!是我的罪孽,再高貴的書也比不上生命的價值!”
說完,他離開了人群。
第二天,朵缽向昆其康辭行:“我像苦行僧一樣在六千大地流浪多年,終於找到阿不旦。可是,我的心靈又失去了平靜,所以,不得不離開。”
“孩子,你要去哪裏?”
“莫高窟。我無法挽回先生的性命,但是,良知告訴我,必須到他遇難的地方去一趟。”
赫定參加送別的隊伍。
他拉著朵缽的手,說:“朋友,我現在更加明白為什麼梵歌留戀六千大地了!”
……
探險隊在阿不旦工作一個多月。
赫定考察後得出結論:普爾熱確定的羅布泊其實是塔裏木河終點喀拉庫順湖,真正的羅布泊在其北方。清朝地圖是正確的。另外,羅布泊並非靜止不動,由於水源、風力等因素影響,每隔一定時間就會運動,導致湖泊位置不斷變化,這也是羅布人經常處於流浪狀態的原因……
夏天來臨,阿不旦成了各種飛蟲的樂園,特別蚊子,讓人無法忍受。
赫定籌劃下一步探險計劃:經若羌、且末、於闐到達和闐,從那裏出發前往青藏高原。
昆其康率領全村人送行。
赫定強調說:“等著,我還會回來,一定回來。因為我在六千大地的夢想——或者說,最重要的使命還沒完成。”
“我們等您回來。”
赫定望著奧得,問:“你呢?下一次,能找到你這個沙漠隱士嗎?”
他快樂地說:“不用找,沒聽我的名字是‘水鴨子’?隻要踏上羅布沙漠,我就飛向你們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