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睡蓮啊睡蓮 抱著頭的老人1(1 / 3)

1899年仲夏,赫定又一次踏上漫漫征程。

探險給他帶來巨大榮譽。國王特別為他和從北極歸來的探險家南森舉行盛大歡迎會。短短幾年,他完成的科學考察報告,英、德、俄文本相繼翻譯出版。他胸前掛滿各種勳章,在德、英等國地理學會演講。1898年4月24日,目睹“菲加號”載譽歸來整整18年後同一天,國王授予“菲加”金質獎章。當時,他就坐在諾登旁邊,難以控製內心的激動和自豪。恍如潮水的掌聲中,他想起塔克拉瑪幹沙漠裏那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夢,仿佛又聽見從遙遠中亞腹地傳來的呼喚聲。他想對在座名流說出那個夢,又忍住。那個夢自己才能理解,隻有珍藏在心中。

赫定籌備下一次探險。這時,他已經是名聞全球的大探險家,人們都願意慷慨解囊。國王、化學家諾貝爾繼續資助。俄國沙皇兌現承諾,派四名哥薩克護從,享有在俄國鐵路上免稅、免費乘車、免費運輸行李等優惠待遇。

他仍然取道俄屬中亞,途經安集延,與等候多日的巴依相會。這位忠實的隨從也獲得瑞典金質獎章。經過中亞小城奧什,稍做休整,順利抵達喀什。

洛夫和馬繼業分別熱情接待他,並幫助把盧布兌換成銀錠。

赫定獲悉,去年,俄國科學院派克萊門茲率隊考察吐魯番古城遺址和伯孜克裏克千佛洞。

洛夫對中亞古物有很高熱情,他很內行地談起,克萊門茲發現了帶有中亞婆羅謎文和回鶻文題記的壁畫,並帶回幾件梵文和回鶻文印本佛典。雖然克萊門茲側重於文物考察,但赫定還是感覺到同行之間的競爭壓力。

老向導蒲昌率領駝隊應召而來。

赫定計劃從葉爾羌河漂流進入羅布泊。

在荒原上跋涉近十天,到達麥蓋提附近河邊。

奧得早就等候在那裏。

事前,並未約定,他怎麼知道探險隊要來?而且,麥提蓋也是臨時決定的漂流渡口!

奧得神秘地說:“我長著千裏眼,順風耳,您一到喀什我就知道了。”

赫定購買一隻大船,又命人打造小船,前部搭起帳篷,裏麵用箱子支成寫字台,中間有個船倉,做衝膠片暗室及庫房,船尾可供休息。

整個船看起來很浪漫,不像探險,而是去遊玩。這是一次詩意的航行。

九月中旬,哥薩克、蒲昌帶領一部分人從陸路出發,他們將在塔裏木河下遊與大隊彙合。

同時,赫定站在船頭像一位將軍發布命令:“開船!”

兩隻船很快漂流在綠樹掩映的河流上。兩岸村民歡呼雀躍,跟好長一段路觀賞。

河麵極寬,水流很急,探險隊除了休息,基本上都在水上漂流。起初,兩岸還有樹林,但是愈往下愈荒涼,後來幹脆看不見樹木。

白天,赫定坐在寫字台前觀測。那裏放著望遠鏡、紙、筆、記時表等。葉爾羌河地圖將從這裏誕生。夜晚,在岸邊生起篝火,充分享受野外生活樂趣。

經過上次探險最後離開的水源地時,赫定舍船上岸,登到沙山頂部,向一望無際的沙海深處眺望。現在,沙漠多安靜呀,可是,當年,它幾乎使探險隊全軍覆沒,可憐的駝工永遠長眠在這裏麵了!

漠風很大,赫定耳邊又響起清脆的羊皮鼓聲,似乎還夾雜著駝工靈魂的哭泣。

“東方有古老的招魂術,我覺得不像歐洲人習慣認為的那樣愚昧,”赫定說,“這很符合人道主義,現在,我希望駝工的靈魂能被家人招回家鄉,永享安寧!”

巴依說:“家屬已經得到終生保養,該滿足了。”

赫定沉思半回,說:“東方文化精髓是人文關懷,這本身就具備宗教磁力。”

野鵝編隊南飛,預示冬天即將來臨。晚上,河麵結冰,船出現幾次險情,但都平安度過。

之後,探險隊開始在“無韁的野馬”塔裏木河上漂流,到達英格可力。

提前抵達的人們已經紮好大本營。巴依指揮著將這裏建成了一座大莊院:帳篷、葦草屋、馬廄,場地中央燃起晝夜不熄的營火。

當地人把這裏叫“圖拉薩勒幹烏衣”,意為“老爺建造的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