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代通寶古幣 2.(1 / 2)

絕代通寶古幣 2.

秦幣統一的成果

秦始皇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製度。秦始皇統一貨幣後,我國的貨幣製度在多個方麵都取得了統一。其中包括全國貨幣形製的統一,貨幣重量的統一,鑄造模型和鑄造官署的統一,還鑄造了秦權錢作為衡量的標準。

秦統一幣製後,把貨幣一律稱名為“錢”,並被後世一直延續了下來。

秦代貨幣的統一表明,“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統一貨幣時不僅措施有力,也取得了曆史性成果。

秦始皇統一貨幣時,首先要求全國貨幣形製的統一。他下令將其他各國原有的較為紊亂的幣製一律廢除,規定全國的貨幣隻有兩種,一種是黃金,為上幣;一種是方孔的圓錢,為下幣。這就使原來其他諸國的貨幣就淡出了流通領域,並逐漸在人們視野中消失了。

方孔圓錢形質雖沿襲兩周的環錢,但有所不同的是全部都將圓孔改為方孔。秦始皇確定方孔圓錢為貨幣統一形製,有4點重要的原因:

一是環錢本為周製,秦國雖在戰國時期就在沿用,但秦始皇既然進行幣製改革,就絕不能因襲照搬,而是應該要在錢孔上予以統一。

二是錢必須要以繩或以木貫穿,才便於攜帶和流通。而要使它貫串得比較牢固,不容易晃蕩挪動,方形的孔則更符合這種要求。

三是最初的環錢有鑄4個字的,也有鑄6個字的。統一貨幣後,秦錢鑄為方孔,分列“半兩”兩個字於方孔兩邊,即便識別,又較美觀勻稱。

四是秦錢貯藏規定“千錢一畚”,製為方孔,以木或繩貫之,就能比較固定,也是儲存上的一種最大便利。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秦國統一貨幣推行的方孔錢,從秦代定製起,直至清代末期都沒有改變。

秦代采用半兩錢的錢幣形製,倒映著先秦時代的“天圓地方”思想。古人把“圓”與“方”,“天”與“地”,“君”與“臣”聯係起來了,它們之間有著各執其道,不可易位的關係。

這種思想投影在秦半兩錢的形製上:外圓代表天命,內方象征皇權。“外圓內方”的半兩錢,搖身一變為“天命皇權”的符瑞。這就是方孔圓錢在我國曆史上通行了幾千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

人類的思維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同步而行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開始認識時間和空間的發展,逐漸走出原始的混沌狀態。

秦半兩錢就是在這種思維方式的指導下,繼承了曆史上錢幣形製的優秀成果,又注入了天、地、人的思想觀念,融時間、空間於一體,濃縮在方寸之內。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半兩錢的誕生,是人類思維發展史上又一座豐碑。